有人说明代文人有些不同,不同于唐代文人的雄伟,不同于宋代文人的慷慨。明代文人大多固执极端,争论一些不切实际的声誉和道德传统,但实际上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好处。
事实上,这句话有些言过其实,应该说明朝文人并非有些不同,而是他们的言行所反映的极端风气过于不同。
[img]808996[/img]
明朝嘉靖时期,发生了一起关于朱厚荣生父生母尊重仪式的所谓“大礼仪”事件。就世宗的生父生母不是皇帝和皇后的身份而言,整个文官群体就像一个敌人,发誓要捍卫所谓的“正统”。他们必须争论一个“正义”才能放弃。
[img]808997[/img]
为了这个没有国家利益的话题,大臣们和皇帝旷日持久地战斗了十多年。结果,朝廷各部门各有疏反对,230多名大臣跪在左顺门请愿,其中134人被捕入狱,18人死于监狱,最终两败俱伤。
明代文人在政治观念上没有任何创举,也没有任何国计民生的实施,而是在这种“名分”上花费了精力。空谈、虚名、固执、极端,不仅伤害了整个明朝,也伤害了自己。
[img]808998[/img]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红丸案”又发生了、“宫廷移民案”等都反映了整个明朝文人的极端倾向:不考虑国家的实际利益,为了个人节日,毫不犹豫地与皇帝作斗争。
明代文人似乎为“当众顶撞皇帝”和“被打屁股”这样极端的事情感到骄傲。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现出忠君爱国的狂热理想。
[img]808999[/img]
极端风气太另类了 明代文人为性病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