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圣人在春秋时期涌现? 解放思想 朝气蓬勃

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人们称这段历史为春秋时期。有人说孔子写了一本名为《春秋》的书,叫“春秋”。现在我们说的春秋时期,确实和孔子的《春秋》有很大关系。时间段的确定和对春秋历史的评论都与春秋有关。然而,这并没有指出“春秋”与当时人们观念变化的关系。

[img]809110[/img]

“三句话”

西周王朝灭亡后,天道观衰落,人道观普遍提高。老子不提天道,只提“道”,其实他说的“道”就是人道。孔丘还强调,“子不语怪,力,乱,神”和“远离鬼神”。郑子产公然挑战天道观,他的名言“天道远,人道近”,公然说天道没什么大不了的,它离人们的生活很远!正是在这种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人们将反映天时的“春秋”嫁接到人事上,并将其称为“天时人事,称为春秋”。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春秋时期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和分析:第一句话:春秋时期是战争时期。

[img]809111[/img]

春秋初,140多个诸侯国在孔子周游世界时“见到了70多位君主”,这表明当时至少有70多个国家,而在春秋末期,只有14个国家、15个国家。在过去的200年里,历史上有483场战争。然而,有些人说不止这个数字,但大约有1000次。孟子说的“春秋无义战”基本上是对的。

当时的春秋就是这样一场大乱局,战争让数百万无辜的人丧生。根据各种数据的综合核算,夏(前21世纪)的人口为1355万,治水成功后应增加,当时在1500万人左右。到周成王时(前11世纪)有1371万人,周庄王时(前7世纪)只有1184万人。可以推断,在300年的战争中,至少有数百万人死于战争。

[img]809112[/img]

第二句话:春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期。这句话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释。一是世界的维度,在世界上被称为“轴心时代”。这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公元前500年左右,他认为这是一个“奠定人性精神基础”的时代。东西方有大量的大师,东方有孔子、老子等,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二是中国文明发展五千年的维度。千年文明史,发展到公元前五世纪,恰巧走了2500年,钱穆先生称之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半程期”。“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圣人,”他在《孔子传》开头说。在孔子之前,中国的历史文化已经积累了2500多年,而孔子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孔子之后,中国的历史文化又进化了2500多年,孔子开启了新的统一。"这叫继往开来。

[img]809113[/img]

第三,春秋本身的维度,即春秋本身体现了承上启下的精神。从持续的战争到“弥兵”,从政治混乱到季文子的“相三君无私积累”,从普遍的无所作为到提出叔孙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观念,都说明春秋后期正从消极走向积极。第三句话:春秋是思想解放、朝气蓬勃的时期。


为什么圣人在春秋时期涌现? 解放思想 朝气蓬勃为什么圣人在春秋时期涌现? 解放思想 朝气蓬勃

,,,,

  • 许多古代著名的将军显然可以反抗,为什么宁愿被杀也不愿反抗呢?
  • 同样倒霉的还有名将白起,为君王打了一辈子,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被秦王赐死子啊杜邮。 每次看到这样的悲剧...

  • 揭秘:春秋历史上国君与大臣之间的生死对决
  • 鲁昭公是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君。虽然他在位32年,但亲政机会很少。他在任时,国家内忧外患严重,政权掌握在大臣手中。为了求亲...

  • 揭秘:为什么孔门弟子樊迟不受欢迎?
  • 懒种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睡安,志满忧愁。没有幸福享受荣华,有分贫穷。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

  • 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
  • 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齐桓公一死,易牙、竖貂秘不发丧,先打跑了王子昭。 第二天,...

  •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老师?历史上最神秘的世外奇人
  • 世外奇人最神秘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个陌生人隐居在清溪。据说他一生只下过一次山。虽然这个人一年四季在深山峡谷采药修...

  • 解密:谁是因为遵守周礼而被杀的春秋国君?
  • 鲁隐公(前722-前712年在位)、姬姓、名息、鲁国第十三代国君、周公第八世孙。其实鲁隐公本人对历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