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的悲叹是几千年来世界对武将的悲叹。虽然各朝各代的名将都很勇敢,但他们的结局并不好,或者被朝廷处死或受害于奸臣的手。很少有名将能够在战场上勇敢而有尊严地倒下,尽最大努力,这无疑让世界感到遗憾和遗憾。五代十国,风云交汇,乱世必出勇敢之人。年轻的时候跟着高人学艺术,送别的时候,师傅给了王彦章一把丈八和丈六铁枪,促使王彦章后来在江湖上享有盛誉。
[img]807464[/img]
王彦章(863年―九二三年,字贤明(一作子明),运州寿张(今山东凉山西北)人,五代后梁名将。朱温建后梁时,王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勇敢有力,每次战斗都是先锋,持铁枪驰骋,奋发图强,军中号为王铁枪。后来被李存旭俘虏,宁死不降,于是被下令斩首。享年六十一岁。运州寿张县王彦章祖籍,祖父王秀和父亲王庆宗均未担任官职。王彦章被重用后,两人分别被封为左散骑常侍和右武卫将军。年轻时加入朱全忠的军队,由于战功卓著,王彦章被朱全忠建立的后梁政权重用。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大规模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实力,王彦章是朱温手下的猛将,他一出现就震惊了大家。当王彦章参军时,他威胁要成为众多新兵中的队长。此时,王彦章似乎有点傲慢和傲慢,但他后来展示的真正功夫不得不让人们钦佩他高超的武术。而且王彦章的力量也深受他人敬畏。年轻时,王彦章第一次加入朱全忠军队时,凭借双脚走荆棘之地,成为队长,然后屡立战功重用。
王彦章,“铁枪王”,由于战功卓著,王彦章被朱全忠建立的后梁政权重用。起初,王彦章担任开封府的护衙。公元911年,他再次担任营地左先锋马军使,并被命名为金紫光禄医生和检校司空。第二年,朱友圭加封王彦章为检校司徒。公元913年(乾化三年),朱友贞(后梁末帝)获得政权后,王彦章被任命为濮州刺史和马步军指挥使。第二年(公元914年)迁至禅州刺史,并被封为“开国伯”。
[img]807465[/img]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的王彦章很快就被奸臣算计了。虽然他为后梁多次立功,但由于战绩突出,他的能力得到了各方的赏识,晋军想拉拢他。随后,后梁朝廷决定将魏州分为两个镇,派王彦章率领500名骑兵驻守叶城金波亭,防止突发事件。王彦章带领军队因军队受到攻击而逃往南方。他的家人被晋军俘虏了。为了招募王彦章,晋军一方面优待了他的家人,另一方面也离开了他与朝廷的关系。一怒之下,王彦章斩首晋国使者,断绝往来。后梁失去魏州后,不时在黄河两岸与晋军作战。作为后梁的得力干将,王彦章为朝廷而奋力杀敌。王彦章经常在这些战争中担任先锋。
王彦章极其忠勇,臂力超人,临阵对敌时,常常奋不顾身,身先士卒冲杀。他看不起李没有任何计划的冒险行动,经常对人说:“李亚子是斗鸡小儿,没什么可怕的!“王彦章的勇敢让李对他也很害怕。一开始,李听说王彦章被任命为招使,于是迅速带兵从魏州到黄河迎接王彦章。到时候德胜南城已经被王彦章攻占了。可见王彦章用兵速度如此之快。李曾说:“这个人可怕,应该避开他的锋芒。“有一天,李带兵逼潘张寨。因为军队穿过黄河,无法救援,王彦章拿起铁枪上船,大声命令船夫解开缆绳,立即开船。他没有阻止他。王彦章一个人过河,独自去救援。李听说王彦章来了,领兵退走了。由此可见王彦章的骁勇善战。不幸的是,朝廷有奸臣败政误国,军中有监军约束干涉作战,其他将军不以国事为重,反而为私欲排挤忠臣良将。
[img]807466[/img]
后来唐兵攻打兖州,梁末帝征召彦章命令少数人驻扎注东路。彦章因兵少而战败,被晋人抓获。彦章是个武术家,从来没有读过书。他经常用民间谚语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被李俘虏,宁死不屈。李也知道自己无法招降王彦章,于是斩首了他,享年61岁。
先说李存孝,《残唐五代史演义》。李存孝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就像书中的第一个英雄;王彦章出身渔夫,就像第二个英雄。
李存孝(?——894年,代州飞狐人(今山西灵丘),本姓安,名敬思。从唐末到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天下无与伦比,勇敢绝人。史书记载,“勇敢的冠军,经常骑作为先锋,没有挫折;从李克救陈、徐、追逐黄寇,每场战斗都是克服的”,是李克使用的众多“义儿”之一,因为排名13,所以被称为“13太保”,也是最著名的13太保之一。古人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籍;将,指的是李存孝,李力气大
武术第一,堪称世界第一,战场从未失败...因为李克在军营里的将军都比不上他,后来同样是“义儿”的李存信出于嫉妒的煽动,背叛了李克用。然而,以他勇敢的丈夫,他并不是李克用的对手。结果,李克用在幽州抓住了他。护送回太原后,他以五马分尸(或五牛分尸)的酷刑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对此,《新五代史·义儿传》记载:“绑后车,到太原,车裂之以徇私舞弊。”
在武力方面,应该说李存孝在王彦章之上,但遗憾的是诸葛亮的话:“出师不捷先死,常常让英雄泪流满面。”国之不国,名将又怎么办?
王彦章和李存孝谁更厉害? 王彦章最后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