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803104[/img]
如果说元末的风云人物,那就是伯颜。元朝历史上有很多叫伯颜的人,有三个比较有名。一个是元初勋将军伯颜,曾任元世祖忽必烈征宋时期最高指挥官;一个是元末学者伯颜,曾在宰相的脱离主持下参与《金史》的编辑。本文所说的伯颜是元朝最后一位权臣。
伯颜(?-1340年),自曾祖父一代以来,蔑儿乞氏一直是宫廷宿卫,屡有战功。祖父称海为百户领袖,曾与元宪宗蒙哥伐南宋。他的父亲是龙福太后宫宿卫的领袖。在伯颜时期,这个家庭达到了繁荣的顶峰。伯颜“弘毅深沉,明达果断”。15岁时,他被奉元成宗旨为“侍武宗于藩邸”。后来,他被授予“拔都儿”的称号,因为他多年带兵南征北战“累捷”,“功为诸将先”。
此后,伯颜的官职一路飙升,到元文宗时仅次于权臣燕铁木儿。1333年,燕铁木儿去世,元顺帝即位,伯颜以拥戴之功拜中书右丞相,上柱国,监修国史。中书左丞相、燕铁木儿子唐其势见伯颜得势,耻位居其下,便蓄谋政变。元年(1335年)6月,伯颜协助元顺帝平叛,杀死唐其势及其弟塔拉海,稳定政局。当年7月,元顺帝命令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但左丞相不置,赐“答拉罕”之称,子孙世袭。从此,伯颜独揽元朝军政大权,成为一代权臣。
伯颜独秉国柄,专权自肆,益无忌惮,“诸卫精兵收为己用,府库钱丝听其出纳”、“元史·脱脱传”),势焰熏灼,威权在顺帝之上,以至于“天下人只知伯颜”(“元史·伯颜传”)。它的官衔多达246字。顺帝深忌之。
伯颜历事十帝,大半辈子都扮演着蒙元政权猛将能臣的角色,廉政爱民也做得很好。自“独秉国钧”以来,伯颜开始“专权自肆”,任命亲信,“虐天下”,为所欲为,“锻炼诸狱,延伸无辜”旅行时,“导从之盛,填满街衢”,日显淫威,比皇帝的架子还大,堕落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天下贡赋多进伯颜家”。
伯颜一直看不起汉人和南人,在专权期间,他制造了民族矛盾,大量使用蒙古人、色目人,千方百计打压汉人、南人。为了防止汉人和南人造反,伯颜禁止江南农民使用铁钗,禁止汉人和南人祈祷赛社,学习枪棒武术,甚至唱戏剧,以防他们聚在一起闹事。考虑到汉人中姓张、王、刘、李、赵的人数最多,伯颜甚至想杀光张、王、刘、李、赵的汉族人,结果遭到了一贯服从的元顺帝的强烈反对。《元史顺帝纪》载:“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
伯颜本来身兼数职,后来职位越兼越多。令人眼花缭乱:“元德上辅广忠宣义正节振式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答拉罕、中书右丞相、上柱国录军国军事、监修国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万户府总使、虎符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忠义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知经宴、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户哈必陈千户达鲁花赤、宣忠调罗思胡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回汉人司天监、群牧监、广惠司、内史府、左都威卫使司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宫相都总管府、领太禧宗礼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镇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宗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提调哈拉赤也不调察儿、领隆祥使司事”。假如把这些职位结合起来,所署官衔“计246字”,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伯颜势焰熏灼,威权在元顺帝之上,以至于“天下人只知伯颜”。元顺帝即位时很年轻,只有14岁。起初,他并不太关心这些事情。随着元顺帝一天天长大,他逐渐无法忍受伯颜的专权霸道,所以他“禁忌”。到元六年(1340年)2月,伯颜的侄子脱离与元顺帝心腹世杰班合谋,利用伯颜出猎柳林的机会,将其贬为河南省左丞相;随后,伯颜被迁往岭南南恩州阳春县安置,途中死于龙兴路(治江西南昌)驿舍。在他的尸体旁边,有人在壁云上写了一首题诗:“百千万锭还是太少了,堆积金银北斗边。不幸的是,太师没有运气,没有把一些子送到黄泉。俗话说,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想杀光张王、刘、李、赵、汉人的元朝权臣——元末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