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帝位,建立隋朝;589年,隋朝出兵统一中国。617年,隋朝被李渊建立的唐朝所取代。前后37年;如果从统一的国家开始,只有29年。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诸雄、西晋三国、隋朝南北朝、宋朝五代十国是由分治统一的王朝。
其中,秦、西晋、宋都经历了“统一-分裂-统一”的循环。“五乱华”后,晋朝南迁,先后是宋齐梁陈;北方是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img]803624[/img]
虽然南北分裂,但不是从“统一到分裂”。这有点像宋朝以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落的对抗(但所谓的“中原王朝”地图已经退到江淮以南,北方游牧部落控制的地区已经南下到黄河流域)。
但与蒙元、满清等东亚大陆的“统一”方式不同。五胡十六国,尤其是后来的北魏。
由于长期占据黄河流域“中原”的核心区域和深入的中国化,我认为我们有政治和文化资本与江淮以南的政权争夺正统和新朔,从而具有“从分裂到统一”的传统政治色彩。
隋帝国有什么问题,这么快就被推翻了?
535年,北魏分为东西两部分;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9年,隋朝征服了陈朝,统一了中国。
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本属“同根”,但长期征伐,使双方有强烈的敌意。这种敌意并没有随着北周北齐的吞并而减弱。
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身份歧视了原北齐控制的所谓山东人,称他们为“聪明、奸诈、避难、懒惰”的人。这就是《隋书·食品志》所说的:“是时候山东承担了同样的缺点,聪明的奸诈,避难者167。
四方疲惫,或欺骗老人和小人物,规则免租。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读,户籍不实,长期配置,并开设相互纠正的科目。大功已下,同时分析书籍,各为户籍,以防容隐。”
[img]803625[/img]
牟发松的《老齐士人与周隋政权》(2003年文史第一期)已多次讨论北齐社会高层,也采取了高压态势。
灭陈后,隋朝也对南方采取了高压政策。当时,苏威被命令巡抚江南。《北史·苏威传》说:“江表自晋以来,刑法缓慢,代代相传。
平陈之后,牧民们改变了一切,没有长幼都背诵五教。(苏)威加以轻蔑的话语,人民怨恨。使还,奏言江表依内州责户籍。
上江表初平,召户部尚书张颖,责以政急。时江南州县又误言入关,远近惊恐。饶吴世华起兵为乱,生下县令。
于是老陈率土皆反,执长官抽其肠杀之,说更让侬念五教耶。”当地人这种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终于被镇压了。
周隋摧毁了北齐和陈朝,建立了统一的帝国,从地方政权到国家中央政权。然而,在政治概念上,它并没有随着地图的扩大而扩大。
“地方政权中央化”的过程没有同时完成。强迫原北齐、陈朝的上层人物入关,不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而是为了控制。
中下层想当官,却被排除在外。当时政治上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仍然以地方人物为中心,以地方政权的心态控制一个国家政权。
[img]803626[/img]
隋文帝死于统一全国15年后的604年,其子杨光即位,是历史上著名的隋杨帝。
隋帝在位不到15年,以618年他在江都被杀为标志,隋帝国本质上已经结束。
隋文帝统一全国15年后,关中地方政权的中央化还没有完成。隋朝杨帝执政15年后,他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付诸解决?
604年7月,杨迪皇帝位于仁寿宫。11月到洛阳,从龙门(今山西临汾河津)东接长平(今山西高平),发丁男数十万挖坑。、吸县(今河南省吸县)。
到清关(今河南延津),度河,到浚仪(今河南开封)、襄城(今河南临汝),达到上洛(今陕西商县),以置关防”(隋书·杨帝纪上)。
这是洛阳围东都的一个圆圈,挖掘切割,设置防御。东都的建设和政治中心的东移,说明杨迪皇帝有“关中政权中央化”的意识,但他仍然有自己的防御和自我固定的思维。
隋朝为什么短命?探索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