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熙夷并不意味着一场战争,而是在尊重周王室的目的下,一个强大的诸侯站起来,利用周天子的权威来威慑和打击不屈不挠的四夷诸侯,从而树立天子的威望。
而这个“尊王熙夷”的事迹,尤其值得齐桓公。
[img]802560[/img]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当时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成功夺位,继任国君。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变得强大起来。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召集宋、陈、蔡、诸侯在齐国北杏联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取代周天子的诸侯。联盟诸侯也成为春秋霸权的标准。
齐桓公作为周王室认可的霸主,站在尊重周天子的立场上,多次发动帮助诸侯斥责夷狄战争,获得了极大的赞赏。春秋时期,楚国被中原列国视为“蛮夷之邦”,自然包括楚国。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诸侯进入楚国,质疑楚国作为诸侯国为什么不按时向周天子贡献茅草。楚国没有进贡,导致祭祀仪式无法及时举行,迫使楚国承认错误。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提出“尊周室、闹夷狄、禁篡杀、抑并并并”。周襄王还派屠孔参加,给齐桓公王室祭祖祭肉。也就是说,官方承认了齐桓公的超然地位,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因此,一些弱国或弱国总会向齐国求助。比如公元前663,山戎攻打燕国,燕国输给求助者和齐,齐桓公派兵救燕。两年后,山戎攻打邢国,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邢国。
这就像一个大父母,权力和责任都很重,但是谁给了他这个责任呢?齐桓公自己承担。
[img]802561[/img]
尊王熙夷的策略让齐桓公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积极的评价,甚至孔子也称赞了他的成就,但作为一个君主,他真的努力工作来保卫周王室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诸侯争霸不可避免地会互相征服。如果没有利润驱使,谁愿意付出这一努力。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注重义战的宋襄公不是为他的“仁义”付出了代价吗?诸侯称霸之争无非是通过“尊王”的起源来扩大利益。这不是为了平息世界各地的夷族混乱。这是中原诸侯国之间的争端。
齐桓公尊王熙夷 拱卫王室还是想谋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