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的身份终于公布了: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波的儿子,“汉废帝”刘贺。然而,墓中丰富的陪葬品带来了新的问题:刘贺,一个只在位27天就被赶下台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27天做了1127件坏事
刘贺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汉武帝去世后,小儿子刘弗陵(即汉昭帝)即位,大臣霍光辅政。汉昭帝在22岁时去世,没有继承王位的孩子。在汉武帝的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健在,大臣们都认为他应该是皇帝。但是刘胥已经长大了,霍光很怕他,担心控制不好,于是选择了昌邑王刘贺。从代分上看,刘贺是汉昭帝的侄子,继承皇位也算名正言顺,尤其是刘贺年轻,易于控制。
[img]801918[/img]
从相关史书记载来看,刘贺可以说是一个无知的花花公子,行为荒唐怪异。但在关键时刻,他的大脑仍然很清楚。到达长安未央宫后,刘贺一下车就按照礼仪,到汉昭帝的灵堂哀悼,伤心痛哭,赢得了大家的青睐。但当了皇帝后,旧病立即复发,“淫戏无度”,据说在27天内做了1127件坏事。霍光决定“更选贤而立之”,于是与亲信大臣田延年、张安世等密谋废除刘贺。他联合部长向太后陈述了刘贺的荒谬行为,然后以太后的名义宣布废除刘贺,并处决了他从封地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昌邑镇)带来的200多封亲信,其他人被判刑或流放。刘贺本人被赶回昌邑。不久,霍光又立刘询为皇帝,他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刘贺回到昌邑后,汉宣帝刘询派亲信大臣张敞为山阳太守,暗中监督刘贺。经过多次调查,张敞发现刘贺被废后沉迷于酒色,昏昏欲睡,无心无力起事,于是写了一份报告。本报告全文收录在《汉书武五子传》中。看到报告后不久,刘询将刘贺迁往江西,改封“海昏侯”,食邑4000户。后来在江西,刘贺因言语失误被打了个小报告,差点被逮捕查办,最后被砍掉了3000户食邑,只剩下1000户。
[img]801919[/img]
南昌地名或来自“南昌邑”
史书中描述的刘贺是一个昏庸的人,脑子里有些不正常。但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陪葬物品来看,刘贺似乎是一个充满生活兴趣和品味的人。他喜欢音乐,甚至自己制作乐器;
出土屏幕的图像和文字与孔子故事有关,以及成千上万的竹简和近100版的木竹,也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文化素养。
事实上,仔细阅读史书中留下的线索,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刘贺刚当皇帝,就把昌邑亲信旧部200多人安插到了朝廷的重要岗位上。特别是任命昌邑国相国安乐为“长乐卫尉”,掌管皇宫守卫,这些明显想要摆脱控制的行为,当然是霍光无法容忍的。刘贺被废后,群臣建议按照惯例流放汉中房陵县安置,但太后不同意让他回昌邑。他还“给了2000家汤木邑,所以王家的财产都和(刘)贺在一起。”
另外,刘贺和南昌的地名也有一定的渊源。虽然刘贺被改封为海昏侯,但他仍然保留着昌邑王的名字。在墓葬出土的物品上,仍有“昌邑”字样。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刘贺称山东昌邑国为北昌邑,海昏国为南昌邑。因此,一些专家建议,南昌的名字可能是由“南昌邑”演变而来的。
揭露海昏侯刘贺:行事荒唐怪异 爱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