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第五位皇帝爱新觉罗胤祯,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祯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康熙61年(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在北郊昌春园病逝,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img]795620[/img]
粘杆处是一家专门从事抓蝉、抓蜻蜓、钓鱼的服务组织。雍正还是王子的时候,北京东北新桥附近的大厦里有一些高大的树。每年仲夏初秋,郁郁葱葱的枝叶里都有蝉鸣。喜欢静热的胤祯命令客家丁操杆捕蝉。康熙四十八年,胤祯从多罗贝勒被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当时康熙众多王子之间的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阶段。胤祯表面上与世无争,却暗地里制定了纲领,加快了争储的步伐。他招募了江湖武术大师,训练家丁队。这个团队的任务是到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这就是“粘杆”的起源。
然而,雍正登上皇位后,为了巩固专制统治,奖励党羽,在内务府下设立了粘杆处机关。粘杆处的头子名粘杆侍卫,由功勋大特务担任。他们大多是雍正藩邸的老人,官居高位,权势很大。粘杆处的一般成员名称粘杆拜唐阿统称粘杆拜唐,充当小特务。他们都是内务府的包衣人,工资不高,但每天都跟着雍正。
粘杆处虽然属于内务府系统,但总部设在雍亲王府。清朝三年后,胤祯将雍亲王府降旨为雍和宫,定为雍和宫龙潜禁地。但奇怪的是,重组后的宫殿没有改变黄色琉璃瓦,宫殿的顶部仍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有些人认为,雍和宫虽然是皇帝的宫殿,但曾经有一个专门为间谍秘密交流的渠道。然而,今天的雍和宫实际上是一个森严的特务衙署,为了不造成秘密泄露,才改府为宫。
[img]795621[/img]
粘竿侍卫使用了一种非常强大的杀人武器——血滴子。据清末明初燕北老人《满清十三朝宫廷秘史》记载,血滴子“形圆如球,中藏快刀”。刀旁有机关,如弹簧式。俾逻携之行,或遇到怨恨阴图谋害者,逻者即暗用其器罩头,用机一发,其首已断乳器内,捷飞而逸。虽然公众之间也措手不及”。小说《雍正剑侠》在旧时也有详细的描述。现雍和宫东墙外的三十排连房,即当年用“血滴子”杀人的粘竿侍卫住所。
雍正粘竿与血滴子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