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悲剧先知晁错的维稳政策: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维稳三位一体,不可能长治久安,只会导致另一轮治乱循环。在外儒内法成为汉代国策之前,学者们已经“担心先天子”,试图将儒法融为一体。贾谊和赵错,出生于公元前200年,是两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前者以儒家为主,法家为辅;后者以法家为主,儒家为辅。让我们暂时放下贾谊,只说赵错。

赵错因主张削藩而被“清君侧”,在历史上扮演了悲剧先知的角色。毫无疑问,悲剧是否是先知需要怀疑的。“七国之乱”不能证明削藩是正确的。从形势发展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削藩的主张引起了诸侯的不满,进而引发了“七国之乱”。然而,重要的不是削藩的暂时成败,而是削藩的价值?

[img]792147[/img]

这涉及到封建制和县制,两千年来,这是一个历代都会产生重大争论的政治问题。由于封建制度简单等同于分裂,县制度简单等同于统一,封建制度与县制度之间的纠纷逐渐没有悬念,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即从封建制度到县制度,是一种“历史进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封建制便于地方自治,而县制则便于中央集权,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很难称之为“进步”。

对于“先天之忧”的士人来说,“进步”取决于是否巩固皇权。《孟子梁惠王下》说:“乐民之乐,民也乐;忧民之忧,民也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但不是王者,不是王者。孟子试图编织一个“王政”笼子,说服王侯钻进笼子。不幸的是,后来很多士人为了劝天子进笼子,先把天下放进去,赵错就是其中之一。

赵错时期,汉代的“建国大业”已经完成,如何“坐江山”需要“先天之忧”。“打江山”,怕世界不乱;“坐江山”,最好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天子和世界的共同理想。宁愿做太平犬也不愿做乱世人。

在传世名篇《论贵粟疏》中,晁错详细讲解了维稳的两个基本点:重农和抑商。

[img]792148[/img]

与强调“重刑厚敛”的原教旨法家不同,赵错作为修正主义法家,认同“轻刑薄赋”。然而,他继承了法家重农抑商的核心政策。赵错强调重农可以解决温饱问题,然后把钱(“珠玉金银”)当成万恶之源和动乱之源,“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利于稳定,但“轻易隐藏,在于把握”,有利于动乱。他详细解释了原因:农业桑树不能成为一天,人们必须依附于土地。有了珠、玉、金、银,各行各业都可能成为世界各地的游客。

商家成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典型例子。只有男耕女织才被视为劳动,商人被视为“不劳而获”,这种狭义的“劳动观”催生了“仇富观”。赵错痛陈商人富贵、农夫贫贱等职业等级观值得批评,但赵错关心的是商人“交通王侯,力过官员”。赵错的重农抑商理论与削藩理论密切相关。中心思想是保持稳定。商人和封建诸侯“勾结”,动摇了皇帝干部的威望,有利于封建制度和县制度,这将直接动摇皇权。

《论贵粟疏》的结论是:“方今之务,不要让民务农。想民务农,就在于贵粟。”鼓励以拜爵和免罪的方式吃饭,不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为了维护稳定,毫不犹豫地破坏行政和司法制度。与原教旨法家相比,赵错的“进步”在于主张抑商,但尚未主张严打商人。

今天,批评商业抑制政策毫无疑问。反思重农政策会受到一系列质疑。农业不重要吗?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需要提高吗?农村应该被边缘化吗?“三农”问题确实很重要,但以抑商维稳为前提的重农政策无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只能加剧问题。

[img]792149[/img]

司马迁曾指出:“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论者常以农业水平低为由,强调重农抑商可以解决温饱问题,故意或无意回避农业水平低的原因,正是对工商的蔑视。这种回避导致恶性循环,农业水平越低,越重农抑商;越重农抑商,农业水平越低。这种恶性循环已成为循环论证的证据,证明了重农抑商的必要性。在这种情况下,重农的结果可能不利于民生,但有利于维持稳定和皇权。

重农没有问题,但不能以抑商为前提;就像县制不是不可行的,但不能以中央集权甚至个人独裁为前提。重农、抑商、维稳三位一体,不可能长治久安,只会导致另一轮治乱循环。


悲剧先知晁错的维稳政策:重农抑商悲剧先知晁错的维稳政策:重农抑商


  • 千年功绩万古流芳:帝王之师赵错死于一盘棋
  •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英串通楚、赵、胶西、胶东、四川、济南的诸侯王,共同发动叛乱,历史上被称为“七国之乱”。景...

  • 汉初难以评价对错的两个人:袁盎和赵错面对削藩
  • 袁盎:虽然不好学,也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 1. 人缘极佳,极其有原则。 在处理周勃与文帝的关系时,袁盎提醒文帝与周...

  • 揭秘:晁错究竟有什么错?晁错为何会被腰斩
  •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在晁错被杀后作出这样评价,贾谊的英年早逝与晁错的朝服腰斩是汉初的两大政治悲剧。汉景帝在被迫杀了...

  • 赵错,西汉智囊人物,是怎么死的?赵错的生活简介
  • 赵错是怎么死的?赵错,汉景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一生致力于汉景帝削藩的伟大事业,但赵错却莫名其妙地被汉景帝杀死。为什么...

  • 历史揭密西汉元勋晁错之死的迷雾和实情
  • 晁错的这种死法,经常使念书不细的人误觉得他死得很面子。这事要怪司马迁。司马迁在为晁错作传时用了“春秋笔法”,说“上令晁错...

  • 沈屠嘉:后悔没有先杀赵错,最后因愤怒吐血而死
  • 沈屠嘉(-公元前155年),姓沈屠、明嘉、梁国绥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西汉宰相。作为一名能拉强弓弩的武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