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真存在吗?事实上,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还能是假的吗?
中国传统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夏朝的记载,但由于书籍较晚,已知的夏朝没有直接证据。例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被用作自我证据。因此,现代历史学界一直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
[img]791803[/img]
图片来自网络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古代王朝,被定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据《竹书时代》报道,夏朝从大禹传播了14代,经历了17个国王,共存471年(432年);1949年以后,中国历史教科书将夏季的范围定为前21世纪-前16世纪。然而,我们对这几百年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
现在关于夏朝的史料主要出现在《史记·夏世家》和《竹书纪年》中,偶尔也会在《尚书》、《孟子》、《周礼》、《左传》、《国语》等经典中提到。从这些片段的历史资料中,人们只能知道大禹治水、禹顺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杰暴政等几件大事发生在夏朝历史上。即便如此,古人仍然相信夏朝的存在。直到民国时期,顾颉刚发起了“古史辨别”运动,中国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古史事件,包括对夏朝真实性的怀疑。
对于夏朝来说:第一,禹是神,不是人。“商人认禹是下凡的神,周人认禹是最古老的人王”,禹与夏无关。顾颉刚推测“禹或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古人认为它是夏人做的,所以他们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第二,夏启、少康、太康等夏朝人事都是先秦两汉人编造的,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古史观”。@ 顾颉刚并不否认夏朝的存在,而是主张依靠考古学,而不是文献来调查夏朝的历史事务。
我相信夏朝的存在首先是从文献逻辑上验证的。在大约3000年前的《尚书·周书》中,有关于夏朝的记载。正如先秦历史学家朱凤汉所说,“西周早期的文献已经谈到了夏天。不久之后,有许多商业遗产。如果周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夏天来宣传周到的商业,就像商代的夏天一样,它坚持命运,那么如何让已经有历史书籍的商业遗产相信呢?”
[img]791804[/img]
图片来自网络
与此同时,《史记》中的商朝世系也得到了甲骨文的验证,司马迁对夏世系的描述也不会毫无根据。正如王国维所说,“尹周世系的确是因为这个原因,想想夏后世系的确,这当然是一件事”。
@ 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夏代的存在有了实物依据。1953年,河南登封玉村首次发现了二里头文化遗址。此后,相继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罗达寺、洛阳东干沟等属于同一文化的遗址,其中二里头遗址范围最大,积累最厚,故名“二里头文化”。
学者们很快注意到,分布在两里头文化遗址的豫西晋南地区,与中夏人居住的地方大致一致。@ 经碳十四测定,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约为前2395-前1625年,相当于夏朝。因此,二里头文化被定义为夏文化。
根据中国学者的研究,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一号宫和二号宫,规模较大;与此同时,还有丰富的“奴隶主墓坑”。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者徐旭生判断:“这次我们看到这个遗址相当广泛。。那是当时的一个大都市。”。大多数中国学者也认为,这里是古代的城市,但关于二里头遗址是商业首都还是夏季都存在争议。
关于夏朝是否存在这么多争议,最关键的原因之一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夏朝的文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几十个文字符号,被认为与殷墟甲骨文有关。然而,这些简单的字符并不能证明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
著名学者徐中舒甚至反对将这些符号视为文字,指出夏朝更多地使用结绳和刻木记事。
夏商周断代工程为夏朝划定了起止时间,无法说服公众。自其阶段性成果公布以来,质疑声从未被切断。例如,在美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断代工程被指控“方法不科学:最吸引人的是高科技口号,而英国牛津碳14采用的程序并不代表国际标准”、“实验数据不真实:至少32%的‘人为拟合’数据不可靠,批评者用电脑现场计算”等。
[img]791805[/img]
图片来自网络
林甘泉,曾任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也表示,大多数学者对夏季文化遗址的认可,“并不意味着夏季历史已经被考古学证明”,夏季工程专家组“夏季目标是提出基本的时代框架,所以更谨慎,不要让公众误解夏季历史已经得到证实。”
总之,“夏天”真正存在的可能性很高,但仍然无法断言。为了展示我们的悠久历史,我们不需要急于宣布一些不可靠的结果。
夏朝的存在受到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