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风豪放典雅,想象力丰富,语言流通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和神话中汲取营养,形成其独特的华丽色彩。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和杜甫一起被称为“李杜”。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也被称为“诗仙”。
[img]790502[/img]
李白画像
二十岁时,李白独自出川,开始广泛漫游,南至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居住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旅行,希望交朋友,参观社会名人,从而得到介绍,一举达到高水平,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然而,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在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他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等地。这时,他结交了许多名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诗名遍天下。天宝初年,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由于权贵的诽谤,于天宝三、四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地区盘桓,思想极度无聊。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前往巫山,朝廷因关中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以下完全赦免。经过长时间的流离失所,李白终于获得了自由。然后他沿着长江疾驰而下,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李白停留了一段时间,因为他的老朋友良宰在当地当太守。
诗仙李白水中捞月死。NO,李白中毒死亡!
[img]790503[/img]
图片来自网络
乾元二年,应朋友们的邀请,李白再次在洞庭上与被降级的贾志划船赏月,发表了古老的幽情,赋予了诗歌和表达感情。不久,他又回到了宣城和金陵的旧旅游目的地。将近两年来,他在两地之间交流,仍然依靠人为生。上元二年,60出头的李白因病回到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尴尬,不得不去当涂当县长的李阳冰叔叔那里。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床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予了《临终歌》,终年62岁。
关于李白的死,一直众说纷纭。一般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一种是醉死,另一种是病死,第三种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过度饮酒而死,《旧唐书》记“过度饮酒,醉死于宣城”
第二种死亡方式也可以看到其他官方历史或专家学者的研究理论。据说,李光颉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年龄,自愿杀死敌人。他希望在暮年尽最大努力拯救国家的危险,因病回来,第二年死于当涂县令和唐代最著名的篆书家李阳冰
第三种死亡法则在民间传说中更为常见,色彩非常浪漫。据说李白在当涂的河上喝酒,因为他喝醉了,跳进水里抓住月亮而溺水身亡。据说有一天李白喝醉了,情绪激动,趁着月夜在河上划船,突然看到明亮的月影在水中荡漾,然后跳进河里,钓到月亮不能淹死。这与诗人的性格非常一致。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仔细研究,各行各业的专家得出了一个更可信的结论:酒精中毒是李白早死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铅中毒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李白在诗中提到了17种唐代酒器。从出土的物理分析来看,这些酒器大多是青铜和黄铜制成的。经中外技术人员鉴定,这些酒器或多或少含有铅。
[img]790504[/img]
李白画像
研究结果表明,当葡萄酒中的铅含量达到7%至20%时,就会引起中毒。历史资料显示,李白有喝温酒的习惯。酒器中含有的铅在加热后更容易溶解在葡萄酒中。将铅熔化在葡萄酒中可以增加甜味,刺激人们的葡萄酒繁荣。正是这种甜酒造成了一代“诗仙”沉迷于葡萄酒的坏习惯。
从李白的诗来看,李白有近35年的“酒龄”,完全有可能长期使用这些含铅酒器来储存酒精、温酒和饮酒,导致慢性铅中毒。
通过史料记载,我们可以发现李白晚年的许多行为都非常不正常。他经常“喝醉酒”、“仰天大笑”;喝酒时“让高力士脱靴”,往往会有“不开心”的感觉。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些表现不仅是酒精中毒的反应,也是慢性铅中毒的症状。
诗仙李白水中捞月死?还是因为中毒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