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施工队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施工现场挖掘基础时,挖出了一口棺材。棺材头上突然写着“皇清授中宪医生笨拙黄公的棺材”。从这个角度来说,棺材里睡着了一个叫黄拙吾的人,清朝皇帝给了他“中宪医生”的四级文官称号。
[img]783774[/img]
四级官员相当于清朝的市级高级官员。另一位专家不明白的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官员既没有墓地,也没有地面建筑,只有一口孤独的棺材。专家们感到困惑。
当专家们打开棺材盖时,他们看到的情况更令人困惑。墓主居然穿着武官朝服。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头上没有梳大辫子,而是留了一个明朝风格的发髻。他不是清朝的官员吗?
当他们感到困惑时,考古学家从棺材里发现了许多带有康熙通宝字样的铜币。因此,专家得出结论,墓主是清朝人。但专家们还没有决定为什么要穿一件武官朝服。
[img]783775[/img]
接下来的场景让专家们感到困惑。退出武官朝服后,他们竟然穿着龙袍,龙袍保存完好。之后,北京文物部邀请参加马王堆汉墓丝面料保护专家修复龙袍。研究发现,这件龙袍在做工和材质上与故宫现藏的皇帝龙袍完全一致,是一件真正的龙袍。
在200多年的清朝,死后穿龙袍埋葬是非常罕见的。在清朝的文献中,只有顺治朝的摄政王多尔根死后穿着龙袍埋葬。此外,没有其他人。清朝刑法规定,如果普通人穿龙袍,那将是一种巨大的逆转罪,他们将被全门抄袭和斩首。正是因为他穿着龙袍,他才被朝廷斩首吗?
为了找出墓主的死因,法医专家发现尸体上没有刀伤是正常死亡。虽然墓主的腹部萎缩,但没有腐烂,这表明他在死前几天没有吃东西,因此进一步推断他很可能死于胃肠道疾病。
[img]783776[/img]
为彻底解开谜团,专家们查阅了大量清代文献,最终在《康熙会典》中找到了答案。
黄拙吾生活在明末清初,刚开始在明朝当官,清朝入关后,他投身清朝,被授予四品文官。后来,由于为朝廷做出了突出贡献,清朝皇帝给了他一件武官服和一件皇帝赐予的龙袍。康熙二十六年前颁布的《康熙会典》明确记载,大臣死后不留辫子就可以穿皇家礼物的黄袍下葬。于是他死后又梳起了发髻,为了炫耀生前的荣耀,他终于穿上了御赐的武官服和龙袍下葬。
发现一具穿着皇帝龙袍的干尸被埋葬 专家这样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