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探索:真的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吗?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相信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独尊和废墟。那么,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这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家思想,废墟百家”的口号吗?

独尊儒家是汉代著名的政策。如今,独尊儒家仍然是我们历史课程的重点。然而,独尊儒家的阴谋是什么?在独尊儒家的背后,谁是梗?还有一种观点,独尊儒家是假的?!今天,这些问题将得到深刻的回答。

[img]782139[/img]

网络配图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免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现代儒家反思的基础。中国乃至世界理论界都将其视为一种真实的学术信条,在古今中外涉及儒家思想的描述中被广泛引用。近年来,中国理论界也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学术争鸣。虽然争鸣是百花齐放,但所有参与者都在汉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应该指出的是,争鸣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但他们都肯定汉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汉武帝从未采纳过董仲舒“罢免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也从未真正采取过“罢免百家,独尊儒术”的实际行动,有的只是“矮抑黄老,崇尚儒学”。据说汉武帝“罢免百家,独尊儒术”与汉初政治、经济、思想斗争的实际情况不符,也与汉武帝未来整个中国思想史不符。汉武帝是一个学术谎言,一个历史笑话,一个充满玫瑰色的肥皂泡,是儒家反思过程中最美丽、最诱人、最神奇的肥皂泡。以此为基础,中国现代儒家反思真的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空中楼阁。难怪自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无法反思有价值的东西!下面作者就想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新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首先,据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免百家,独尊儒术”与历史事实不符

历史上反复宣传的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免百家,独尊儒术”,是指从武帝元年到武帝六年的几次重大思想或学术斗争。这场斗争的整个过程是什么?我们只需要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和后来班固的《汉书·武帝纪》:

先看《汉书·武帝纪》:武帝元年,“建元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不讳。丞相婉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全罢。’奏可”;“ 七月...议立明堂。派使者安车蒲轮,束丝加璧,征鲁申公。“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婉坐下来请太皇太后,郎中命令王臧都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芬免。”

[img]782140[/img]

网络配图

对此,《史记》中的《孝武本纪》明确记载:武帝元年,“而上(指武帝-引者)乡儒,招贤良,赵婉、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革服色事未成。会窦太后治黄老言,儒术不好,使人微得赵婉等奸利事,召案婉、臧、臧自杀,众所兴为者皆废。“儒林列传”补充说:“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王子少傅,免去。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累迁,一岁中郎中令。

而代赵婉也尝到了诗申公,婉为御史大夫。臧请天子,想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此事,是言师沈公。于是天子使使束丝加璧安车司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斋传从。至,见天子。神子问治乱的事,沈公已经80多岁了,老了,对说:‘为治者不多言,顾力如耳。是时候天子方好文字了,见申公对,默然。已经招致的,以为太中大夫,舍鲁地,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婉、王臧之过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赵婉、王臧吏,后自杀。申公也病免以归,数年卒。”

这里有两场重大的思想斗争:一是“申商韩苏张”,其中心人物是总理卫万;二是“议立明堂”。参与者包括赵万、王臧、沈公、窦颖和田芬。反对者是窦太后。第一次进展顺利,第二次遭受重大失败。王、赵被杀,沈、窦、田免官。然而,经过这场比赛,儒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汉书·武帝纪》还说:武帝五年,“置五经博士”;武帝六年来,“五月丁亥,太皇太后(窦太皇太后-引者)崩溃。”《史记·儒林传》载道:“窦太后崩溃,武安侯田芬为宰相,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儒家数百人。”《汉书·儒林传》与《史记》大致相同。

在崇信黄老的窦太皇太后崩溃的前提下,这次独尊儒术大获全胜,其中心人物是田芬。

田田在学术上无所作为,但他确实是武帝早期取得巨大成就的政治家。《史记·魏其、武安列传》说:“武安侯田的人…辩有口,学习《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镇抚多有田野客人的计策。""建元元年,丞相万病免...于是以魏其侯为丞相。...魏其、武安有良好的儒术,赵婉推毂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想设明堂,让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除其属籍外,举适诸窦宗室无节行者。时诸外家是列侯,列侯多尚公主,都不想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婉、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

[img]782141[/img]

网络配图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婉请东宫无奏事。窦太后怒不可遏,甚罢逐赵婉、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因此,魏其、武安以侯家居为主。武安侯虽然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多效,天下官士趋势利者,都去魏其归武安,武安越来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溃,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以武安侯芬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由此可见,田芬是武帝初期的实权人物,也是儒家出身,一直是独尊儒家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也是最终的完成者。

董仲舒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武帝七年,“五月,圣贤...于是董仲舒和公孙弘出了问题。”正是在圣贤的对策中,他提出了“废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但迟于田芬的“矮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六年前没有参加武帝所有的儒家活动。

因此,不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废除百家独尊儒家艺术’”,而是田芬“矮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后的董仲舒。董仲舒只是田芬和汉武帝“数百名文学儒家学者”时所延伸的所谓儒家学者。他的“废除百家,独尊儒家艺术”并不新鲜,只是步田芬的后尘,鹦鹉学舌,寻求名声和名声。

历史上总有那么多惊人的骗局,古人云,相信书不如无书,掌握历史的真相,需要更多的原始数据搜索。


探索:真的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吗?探索:真的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吗?


  • 古代人遇到蝗灾,为什么不敢轻易杀死蝗虫,反而要祭拜蝗神?
  • 蝗虫,俗称“蚱蜢”的农业害虫,在中国古代经常引起灾害。蝗灾一旦发生,蝗虫铺天盖地,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草,庄稼都没有收获...

  • 揭秘:为什么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要杀了自己的儿子?
  • 听了董仲舒的话,汉武帝独尊儒术,如果大家都以为他是孔夫子的知己,那就错了,人家其实是董仲舒的知己。子不言怪力乱神,但...

  • 罢免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什么?
  • 废除百家独尊儒家的影响是什么? 罢免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上的一件大事。 在西汉初期,为了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

  • 【汉代孔子】弘扬儒家理论!他提出了什么是[天人三策]?
  • “汉代孔子”弘扬儒家理论!他提出了什么是“天人三策”?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再往下看~ 汉代以后,儒家思想从“百家”之一成...

  • 汉初用黄老思想恢复国力,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大一统]?
  • 在这里,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指的是“大一统”的政治理论。至于提出“大一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

  • 谁的坟墓这么牛?皇帝官员必须下马跪拜
  • 西安南城墙东段内侧有一条叫做的小街道下马陵街。它东至和平门,西通柏林街南 口碑林博物馆。董仲舒墓位于这条街的东北侧。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