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不为人知!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

导读:关于郑和多次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是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踪迹。那么,郑和下西洋的使命是什么呢?

明朝建立前后,日本侵略者猖獗,边境患者频繁。明太祖朱元璋一怒之下,切断中日交往,实行海禁。朱棣夺得皇位后,希望四海宾服,便试图开放海禁。出乎意料的是,这让日本浪人钻空子,如潮水般涌来。“日寇”势力越大,越闹越凶,甚至有时明朝官军也无法战胜。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永乐二年四月,夷船11艘,寇穿山,百户马兴与战死亡。到处寻寇苏州府松江府。”

[img]778828[/img]

网络配图

日本浪人只有十几艘木船,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像一个无人居住的地方。“鬼子”进村烧杀。中国人逃跑了。必须指出的是,明朝所谓的“日本海盗”不同于后来大规模攻击中国的日本海盗,不是政府的正规军,而是日本政府无法控制的海盗。就像21世纪的索马里海盗一样,索马里政府无能为力。

尽管如此,明成祖朱迪还是决定采取中国传统的“起诉”方式,将诉讼带到国外。因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郑和下东洋”的故事发生在“下西洋”之前。永乐两年,也就是1404年,郑和的导师从桃花渡(今浙江宁波附近)东渡到日本。

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有五个目的:宣扬明朝国威,扩大朝贡贸易,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迎佛牙,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

[img]778829[/img]

网络配图

那郑和下东洋的主要使命是什么?据《明史·军马志》记载,只做了两件事。

一、小诏明成祖旨意:“让它自己剿寇,治国之法。”

第二,“允许贸易”。双方签署了《贸易条约》,这是明朝法院颁发的执照签证。日本人在条约下与明朝进行了“朝贡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书法、绘画、财富等,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而不是“野蛮抢劫”。

此时日本,怀义王已经作古了。第三代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统一南北朝,明史称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源道义”。这位日本实际统治者看到明朝大队护送了大量宝物来访日本,并没有以君臣礼仪的虚名竞争,于是象征性地杀死了20多名海盗浪人,并将首级送给了大明使者。并接受了明朝的封号、金印、冠服等,表示臣服,以属国的名义向明朝皇帝呈国书,奉明正朔。

[img]778830[/img]

网络配图

郑和带着20多名日本海盗和足利义满“臣服表”回到中国,朱迪找到了超越父亲的脸,充满了快乐,对日本“嘉其勤奋,给王九章”,并给了金银、瓷器、书法和绘画,并允许日本朝贡集团人员总数可以超过200人,在江苏和浙江贸易。这促进了当时中日关系的改善,也是郑和派遣日本的结果。

然而,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明史学家认为,“郑和下东洋”称赞他以经济手段怀柔,“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反过来,日本政府既受益又没有损失。


不为人知!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不为人知!郑和下西洋的真正使命?


  • 郑和7次下西洋每次去的意义都是一样吗?
  • 郑和出生于1371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郑和就成了这一时期出色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得到了明成祖的信赖,郑和被任命下西...

  • 郑和下西洋 看看郑和七次下西洋经过的地方。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1371年)-1433年),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宝山乡知代村人回族,原名马名和,小名三宝。那么郑和下西...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1371年)-1433年),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宝山乡知代村人回族,原名马名和,小名三宝。中国明代航海...

  • 郑和简介 明朝永乐时期,官监太监三宝郑和生平
  • 郑和(1371年-1433年),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宝山乡知代村人回族,原名马名和,小名三宝。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官和宦官。...

  • 揭秘: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时最远都到达了哪里?
  •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和六十二艘大船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着大海出发了...

  • 郑和下西洋有多伟大?
  • 三宝太监七次下西洋,历时几十年,使明朝在海外广受欢迎,这是前所未有的。那么,人口如此庞大的船队在旅行期间如何解决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