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考古主要从2010年11月20日至2011年1月15日对南郊盆景园区进行抢救发掘。
在早期拉网考古勘探的基础上,考古人员最终从3万多平方米的勘探面积圈定了800平方米作为救援考古勘探区,发现了13座古墓,从唐代到明清。
[img]778235[/img]
在这个墓葬群体中,不同时代的墓葬出现了“折叠和打破”的现象,“也就是说,新的墓葬建在早期的墓葬上,相互折叠。在新墓葬的建设过程中,下面的部分墓葬被挖走了。”李永宁介绍说,唐代穿形墓葬被现场考古学家标记为8号,被标记为4号、5、明朝六代的三座坟墓被打破,而这三座明代的坟墓又被标有7号的清代坟墓打破。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罗鹏介绍,从墓地分布来看,挤在唐墓上的4号、5号、6号三座明代墓葬很可能是家族墓葬。@ 9号清墓旁边还发现了一块写有“符姓界”的立柱石碑,“据此推测,当时这里可能是符姓的家族墓地。”
“所有13座古墓都被盗,墓中几乎没有陪葬品。”李永宁介绍说,考古学家在7号清代墓中发现了刻有“福禄寿”字样的墓砖和一些青花瓷碎片。
@ 考古学家在3号、4号墓葬中发现了人骨。被认定为晚清墓葬的3号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坑墓。考古学家发现,虽然棺材已经腐烂,只剩下棺材钉子,但人骨保存相对完整。根据人骨长度、骨盆大小和牙齿磨损程度,考古学家推测他们是男性,身高约1.65米,死亡时年龄在40至45岁之间。4号明代墓葬,由于年代久远,只剩下部分骨骼。
[img]778236[/img]
“考古发掘的最大价值是发现吉祥图案和星形图案的墓砖。”李永宁告诉记者,这是宁波第一次发现墓底铺设吉祥图案砖的现象,为明代宁波墓葬习俗和形状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信息。
两种墓砖都是在6号明代墓葬中发现的。这是一对夫妇的坟墓。考古学家在左墓底部发现了6块排列整齐的吉祥装饰砖,在右墓底部发现了由12块墓砖组成的星形图案。”它表达了墓主死后升天、祝福子孙后代财富和平的美好愿望。”罗鹏介绍。
记者在考古工地的传达室里看到了这两个婴儿。6块吉祥装饰砖,每一块图案都不一样,分别是传统的方胜图案,由三个菱形、万字纹、宝瓶纹、银锭纹、法螺纹和金钱纹组成。星形图案与我们常见的北斗七星非常相似。然而,它比北斗七星多了四颗星。”每一种模式都代表着不同的美好期望,这也证明了墓主有宗教信仰。许多吉祥图案来自佛教,而星形图案更多地反映了道教信仰。”
[img]778237[/img]
在早期的现场勘探和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从宋代到清代的韩国瓶子、菊花瓷砖、碗、灯、墓砖、屋脊砖等建筑构件的碎片,其中瓷器主要是越窑青瓷、磁窑、龙泉窑、汝窑等全国著名窑瓷,“这证明这里是宁波著名的墓地,附近人口密集。”罗鹏推测。
据报道,考古发掘也是祖关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的第三次抢救性考古发掘。1996年7月和2003年8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配合南郊公园和宁波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共清理了14座墓葬。墓葬群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泥墙墓、砖室墓和土坑墓,其中最早的是六朝古墓。
发现13座古墓 第一个现象图案墓底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