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寻踪
近日,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沿葫芦河谷修建时,与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在富县张家湾镇五里铺交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施工,从3月初开始挖掘秦直道。考古学家在保存相对完整的秦直道盘山路上发现了许多清晰的车辙痕迹,上面有动物行走的蹄印。在靠近半山坡的地方,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典型的汉代早期堆叠在秦直路基上的泥灰陶绳纹板瓦和筒瓦。他们还在路基旁边发现了建筑遗址,并在附近清理了一具稍晚的人体骨骼。
[img]779291[/img]
“通过考古地层层压关系,准确确认了秦直道路的绝对时代。也就是说,从路面上叠加的秦汉瓷砖可以判断它是秦直道,是秦始皇修建的道路。”
秦直道研究组组长张在明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项目。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后,除其他政绩外,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修建万里长城,二是修建秦直道。从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10年,为了快速反击和抵抗北方匈奴的入侵,秦始皇命令将军蒙田率领军队,使数百万军工服役,守卫边境,修建军事要道。这条路在陕北俗称“皇路”、“圣人条”,从海拔1600米的子午岭东侧南向北,经过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安塞、志丹、子长、靖边等14个县。欧洲有句流行的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让欧洲人骄傲了几千多年。早在罗马帝国繁荣之前,中国秦始皇就修建了一条宽20至60米、长700多公里的古代“高速公路”。
两年前,陕西考古学家发现了离西安最近的秦直道遗迹。从陕西旬邑县石门关到黄陵县上边子,这条秦直道在森林和植被的掩盖下基本完好无损。@ 秦直道上发现的19件秦汉遗迹中,有大板瓦、筒瓦、空心砖、云纹瓦等宫殿建筑材料,说明原秦直道上有宫殿建筑。每隔30公里就有一个这些宫殿遗址,因此,整个秦直道上应该有26座宫殿。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有一段保存完好的秦直道遗址。说到古城遗址,在秦直道遗迹的东侧,有三个古城遗址:城梁、苗齐格尖和大顺壕。其中,城梁古城规模大,规格高。位于丘陵顶部的城梁古城址,是周边地区的制高点,位于古城高处,周围几十里的风景尽收眼底。古城的平面形状为方形,边长约480米,地面遗物丰富,散布着大量的砖、瓦、瓦当、陶器排水管等建筑构件和陶器器皿碎片。
[img]779292[/img]
秦直道遗址和沿线古城遗址对研究秦汉北部地区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价值,特别是匈奴的战争、交通、通信和民族关系。谈到这次挖掘,考古学家们非常兴奋:几个距离1.4米、宽5到6厘米的车辙,为古代交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秦直道旁出现了大量的瓷砖,据估计是一个废弃的军事站;一些陶器生活必需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的生活方式。
3月23日,当记者拨打张在明手机时,他和从北京赶往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一起前往富县挖掘现场。秦直道全长700多公里,陕西有3/4,但陕西没有秦直道博物馆。秦直道位于旬邑县石门关至黄陵县上镇子的景区,目前主要以保护为主,尚未进一步挖掘。这一次,我们邀请了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来指导富县秦直道的挖掘。我个人认为五里铺是建博物馆的最佳选择。张在明说:“我们建议高速公路向北移动30米,或抬高几米,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事实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东胜区于2005年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秦直道遗址博物馆,秦直道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也在当地启动。目前正在建设的第一阶段“道路文化”基地以秦直道为历史文化背景,以古代战车竞技模拟体验、北方游牧匈奴文化和蒙古元文化展示、秦始皇巡游仪仗展示、七国风情展示、秦都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
2000多年来,与秦直道有关的历史名人和重大事迹数不胜数。
秦始皇长子扶苏因劝阻始皇镇压儒生,被派到上郡监督蒙田修建直道。始皇死后,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始皇诏书命令他自杀,并将弟弟胡亥视为皇帝。虽然扶苏很生气,但他很无助。最后,他在秦直道自杀。
[img]779293[/img]
汉元帝时,王昭君被送进宫殿。出乎意料的是,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从长安出发,经直道北行。到目前为止,内蒙古还有昭君墓,沿途有许多关于王昭君的美丽传说。
东汉末年,蔡文姬在战争中被南匈奴俘虏。后来,她嫁给了匈奴的右圣王为王,走了秦直道。后来,蔡文姬渴望回到家乡,他的汉族行动被单身封锁,无法成功。因此,曹操率领50万军队沿着秦直道前往匈奴边界。在压力下,他不得不同意蔡文姬回到汉族。
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在突厥战役中多次走过秦直道,秦直道在此时的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宋朝时,古道战争不断,李继迁在统一万城建立了西夏。清末,一支扭曲的军队沿着秦直道与清军作战。
这条古道上最著名的现代战役是直罗镇战役,这是红军长征到陕北的第一场战役。
秦直道寻踪:古代秦始皇建700公里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