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可调光明暗的灯具,可以避免燃烧的烟雾污染空气。笔者从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了解到,北藏阁出土了许多形状各异的青铜灯,其中雁鱼灯的工艺价值和环保价值最受关注。
[img]776767[/img]
笔者在海昏侯墓文化保护室看到,新发现的雁鱼灯有两盏,均为青铜质地。总的来说,红岩回顾了鱼的站立状态。鹅体宽肥,颈部纤细,两侧有翅膀,尾巴短,双脚并立,手掌有鳍。雁喙张开一条鱼,鱼体短肥,下面连接灯罩盖。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介绍,整盏灯由雁首颈(连鱼)组成。、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组合而成。雁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连。
鱼体、雁颈和体腔是中空的。灯盘圆形,直壁,浅腹,内侧有两个直壁圈。一侧有灯柄,可以控制灯盘的旋转。盘子下面有一个圆脚,与鹅背面的直壁圈沿着母亲的嘴连接。
[img]776768[/img]
“雁鱼灯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蕴含着古代的科学原理,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新立祥表示,灯罩设计为两个弧形板,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能调节灯光亮度。
鱼和鹅的身体是空心的。点燃灯油或蜡后产生的油烟被灯罩挡住,不能飞来飞去,只能向上进入鹅和鱼的身体。新立祥推测,古人在雁腹注入了一些水,烟雾可以溶解在水中。@ 雁鱼灯的四个部分可以自由拆装,以便擦拭和清理烟尘。
汉代是铜灯生产的全盛时期。笔者了解到,汉墓出土的铜灯可分为三类:盘灯、虹管灯和筒灯。出土的雁鱼灯属于虹管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也属于此类。虹管灯的特点是:灯体有虹管,灯座可以装满水,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到灯座,溶解在水中。
[img]776769[/img]
信立祥认为,雁鱼灯当时的成本极高,不是普通人能用的,可能是只在高级贵族中流通的商品。
青铜雁鱼灯现在在西汉海昏侯墓 可调节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