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朝的故事,很多人为崇祯皇帝感到遗憾,觉得他的死不值得。
崇祯之前的三位皇帝简直不可思议,绝对是皇帝中的一朵奇葩。神宗已经30年没上班了,很多高级干部直到退休才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就直接在床上牺牲了。西宗的木匠和瓦匠绝对是一流的,他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了奸臣魏忠贤。
崇祯皇帝不正常。他是勤政廉政的典范。他已经17年没有请病假了。他对家人和周围的工作人员有严格的要求。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他甚至请妻子做饭和织布。
公元1644年3月18日深夜,这样一位好皇帝在离紫禁城一箭之遥的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在遗书中要求李自成不要伤害群众。
3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在景山公园崇祯上吊,看着冰冷的纪念碑,不仅为他抱怨,上帝为什么不让他多干几年呢?
[img]777850[/img]
一个王朝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山不能阻止,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上帝曾经给崇祯两个机会,即使抓住一次,他可能不需要上吊,不需要成为明朝的末代皇帝,甚至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但僵化的大脑,无尽的会议和文件,或迫使他和他的国家进入煤山。
第一次机会是南迁南京。
甲申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能攻入北京,形势瞬息万变。元旦第三天,崇祯打电话给王子办公室的李明瑞,召开小会研究应急预案。
李明睿的意思是南迁。他认为,只要战略转移到南方,他就能放松下来。当时,宋高宗赵构毅然南渡,在杭州建立了繁荣富饶的南宋,赵家世界延续了150多年。
李明瑞说,我们明朝的条件比当时好得多,地方比他大,财产比他丰富。关键是南京是我们祖先迁都北京时的陪同,有一个完整的行政体系。
李明瑞敦促崇祯皇帝,只要你下定决心南下,大明中兴就有望了。沿途河北、山东、江苏的情况目前还不错,安全不是问题。简而言之,最好尽快离开北京。
崇祯皇帝听得很清楚。他们日夜深入交谈。然而,根据明朝的制度,皇帝的重大决策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此外,崇祯皇帝还担心,如果他出头,提议放弃首都和祖陵,他会被责骂。最好有政府部长在会上提到,他们假装不同意,部长一再劝说他们搬家。这样的决策过程是最完美的。
会上,崇祯皇帝泪流满面地试探着说,情况就是这样。我想亲自去前线战死疆场。不要拉我。各部长争着为领导分忧,代皇帝出征,就是没人提南迁,李自成的军队越来越近。
崇祯建议李明瑞写一份报告,公开南迁问题,试图强迫政府。政府首席部长陈秀反对南迁,故意刺出消息,引起轰动。谣言四起,人们感到困惑。他还不够,指示一个小干部把材料递给他。攻击南迁是别有用心的,是歪理邪说,要求李明瑞认真对待。
政府坚决反对南迁并非偶然。一是思想上的士大夫阶层长期被正统教育洗脑,坚信撤退是可耻的,政治上是错误的;
[img]777851[/img]
二是挽救生命,推卸责任。南迁成功还可以,万一失败,出主意,赞成肯定没有好下场;
第三,在实际利益方面,美宅良田不可能被带走。如果你失去了北京,你不知道谁便宜。最关键的问题是,南迁后,两个政府合并,必须裁员。官员们在想我还有座位吗?这样,大家都觉得等着看最安全的,不愿意轻易下赌注。
李明瑞非常生气,他会以反击、支持和反对的方式撕破脸。有一段时间,材料满天飞,会议不断召开。轰轰烈烈是没有结果的。
崇祯皇帝非常焦虑。开会前,他甚至坦白地说:“老陈,请为我担心这件事,但陈秀总是在会上笑。崇祯几次强迫他说话。他只是笑了。我记得崇祯踢翻了椅子。
经过这样的辗转反侧,一个多月过去了,情况变得更加危险。在2月27日的会议上,崇祯呼吁大家敞开心扉,说错了也没关系。他认为,即使两派势均力敌,他也可以做出决定,但结果仍然没有结论。然后李自成军队攻下了居庸关和昌平。北京很危险。
崇祯皇帝终于忍不住了,他果断地和李明睿等人摊牌:“不管他们这件事我说了算,我们马上南迁!”
李明瑞叹了口气:“太晚了,沿途我军被打散,北京连苍蝇都飞不出来。
第二次机会是和李自成和谈。
不可思议的是,到了这一步,田地大明朝还是有一口气的。
李自成本是一个在政府招待中努力工作的粗人。他没有政治家的宽广胸怀,对现实的胜利没有意识形态的准备,也不知道进入北京意味着什么。
[img]777852[/img]
3月17日,他打电话给今天的复兴门地区。第二天早上,他给崇祯写了一封信,要求和谈。而且要价不高。西北地区给了他。西北地区实行高度自治,没有向中央政府报告。中央政府向他分配了100万两白银慰问金。他为政府打击敌对势力,包括东北满人集团。
傻瓜们都知道这笔生意不错,别无选择,但每个人都没有表达自己的立场。如果南迁问题也可以说出来,那么割地补偿的政治帽子太大了,没人敢碰。
但毕竟,在皇帝面前,大臣们不能说话,所以部长们一个接一个地慷慨地谴责了李自成狼的野心,并决心与北京共存。李自成凭空送来的礼物根本不在明朝最后一次最高国务会议的议题之内。
崇祯想趁着夜色混出北京逃命,但从安定门朝阳门到前门,没有一扇门为他打开。看到天快亮了,他不得不独自走向煤山。
他死后只有三个小时,李自成拍马只拿紫禁城。那些政治坚定、慷慨、激昂的部长血战到底了吗?不,第二天,他们去李自成办公室外排队,要求安排工作。景山公园的石碑上刻着“明思宗殉国”。“思宗”是崇祯皇帝的庙号。事实上,崇祯皇帝和明朝的悲剧给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崇祯皇帝死后不久,清朝摄政王多尔根写信给南明的史可法,说得很好,似乎为敌人难过。
他说,你们明朝的大臣根本不考虑这个国家,所以他们喜欢高调地说话。即使他们烧眉毛,他们也会慢慢地开会讨论,这是一堆伟大的真理。做出决定比建造建筑要慢。在北宋研究对策之前,金军在会议结束前渡过了黄河,但你仍然没有多久的记忆。
[img]777853[/img]
可以说崇祯皇帝是大臣们的个人利益,他为腐败的官僚制度付出了代价。
崇祯皇帝的死是他个人优柔寡断的原因。从大的角度来看,也是明朝整个政治制度极度腐朽臃肿的结果。
他本来可能有所作为,可惜一系列的事情最终促使他死去殉国,成为一种永恒的遗憾。
但也有人说崇祯皇帝心胸不宽广,经验有限,很难成就大事。历史的车轮碾过,他只是一个受害者。
冷眼看历史:崇祯皇帝不必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