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西游记》:为什么美猴王要当[毕马温]?

读过《西游记》中“闹天宫”一段的读者,一定对“毕马文”这个词印象深刻。小说中,猴王从菩提老祖那里学到了真本事,打遍了龙宫地府,到处制造麻烦,震惊了天堂。

玉帝本着冷静的态度,以“马温”的官职为诱饵,安抚了他。孙悟空以为自己已经进入了高级干部的编制,可以展示自己的宏伟计划,但没想到这个“马温”只是专门管理天宫马的闲置工作,于是他怨恨不已,弃官回到花果山,第一次与天庭分手。

[img]769827[/img]

翻开中国古代史书,掌管宫廷马匹的人一直被称为“仆人”,没有“毕马温”的说法,那么这个官方名字从何而来呢?晚明文人谢在他的笔记《五杂》中提到了一句话:“把狙击手放在马厩里,让马不受欢迎。

《西游记》称天帝封孙行者为毕马文,也是盖戏词的。”笔记中的“狙击手”指的是猴子。钱钟书先生解释说,“《西游记》第四次美猴王“官封毕马文”,也就是说,俗话说,猴子可以‘辟马瘟’,这也是一个奇怪的故事。”

根据这种说法,玉皇大帝欺负猴王,不了解天庭官职制度。根据“辟马瘟”这个词的谐音,他在现场编造了一个空头官职,控制猴王不花任何成本。猴王知道自己被这样戏弄是可以理解的。

在古代,猴子的另一个名字是“马留”,这个名字仍然保留在广东和广州的方言中。《西游记》的作者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在《西游记》中,猴王的“花果山四名将军”被称为“马流二元帅”。

在发音方面,“马留”一词是“老”一词的古代发音变体,“老”是“猴子”的另一个名字。从词义上讲,古人选择“马留”一词来表示“老”的发音,这与猴子预防马病的功能有关。

在目前流行的100本《西游记》出版后不久,李时珍写了一本巨大的药学《本草纲目》。当李时珍在书中解释猴子的不同名字时,他曾经提到一些胡人称猴子为“马留”,这就是为什么“饲养马厩里的牲畜可以辟马”。

日本民间学家南方熊南认为,猴子有互相捕捉虱子的习惯。在马厩里储存猴子可能是为了利用这个习惯,让猴子捕捉马上的寄生虫,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

[img]769828[/img]

用猴子预防马疫的传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钱钟书先生认为,这种说法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北齐贾思协著名的农书《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中有一部分是专门介绍养马的小技巧,其中引用了当时记载各种辟邪厌胜方法的作品《术》中的一句话,说:“马坊常系猕猴,让马不畏,辟邪除百病。”

古人认为瘟疫主要是由天地间的“邪气”引起的,所以瘟疫的治疗往往与“辟邪”、“辟邪”有关。在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有一个神奇的故事,说晋朝有一个叫赵固的将军。他的战马突然“腹胀”而死,将军找到了当时著名的术士郭普。

郭普命令人们去丛林捕捉一只“猴子而不是”的生物,在马的鼻子前吸气。过了一会儿,愤怒的战马立刻喷鼻子,恢复了活力。这个故事也显然表现出了“猴子预防马疫”的想法。不同的是,猴子只能防止邪恶的气体侵入马,而这种“猴子而不是”的生物可以吸出已经侵入马的邪恶气体,从而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猴马瘟”的民俗不仅在中国很常见,而且在印度、伊朗、泰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很常见,产生了许多变体。在这些变体中,猴子不仅可以避免马瘟,还可以保护其他动物免受疾病的折磨。

[img]769829[/img]

在泰国,人们习惯于在象舍前养猴子,认为上下跳的猴子可以吸引邪灵的注意力,使它们无法集中精力侵犯大象;在日本熊野地区,农民经常在牛圈前挂猴爪,试图将灾难拒之门外;

在上面提到的农书《齐民要术》中,还提到了羊圈养猴子,利用“这兽辟恶”的属性,治疗“羊脓鼻口颊溃疡”的方法。由此可见,猴子和马在世界上没有特殊的亲密关系。

尽管如此,与其他文明相比,猴子在中国文化圈的文字和图像记录中为马服务的机会远远高于其他动物。一方面,马比其他牲畜对中国文化圈中的上层阶级更重要。另一方面,它也是由中国的特点决定的。


《西游记》:为什么美猴王要当[毕马温]?《西游记》:为什么美猴王要当[毕马温]?


  • 混世四猴的起源是什么? 他们的背景是什么?
  • 每个人都应该看过真假猴王。据说唐僧生气地跑了猴头。猴子生气地回到花果山。六耳猕猴变成了孙悟空,打了唐僧,虽然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