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商周青铜鼎或火锅来源 丁中发现了狗肉汤

古代中国人怎么吃火锅,喜欢吃什么火锅?如果追究火锅的来源,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开始。

丁是商周时期人们最常用的烹饪和祭祀炊具——今天的锅。丁和锅的区别在于,丁有三只脚,不需要另一个炉子,可以直接放在地上,烹饪木柴在腹部燃烧,许多丁出土后,腹部有烟雾的痕迹,这就是为什么,这就是火锅的加热特点。

这种鼎,其实是一种将炊具与盛器结合在一起的火锅。

[img]762044[/img]

2010年11月,一座战国时期的秦墓在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清理干净。在墓的壁龛里发现了一个青铜鼎、一个青铜钟和一个漆器残渣。鼎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有盖,令考古学家惊讶的是,鼎内竟有骨头汤。经鉴定,骨头被认定为狗骨,证明这是一锅狗肉汤,圈内乐趣称为“狗肉火锅”。这说明古今中国人喜欢吃狗肉火锅。这一发现在媒体披露后引起了轰动。

在早期的西周,甚至在早期的商代墓葬考古中,也出土了火锅。

1974-1975年,陕西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其中一座出土于2号墓葬,上面有铭文“白乍井姬鼎”。这个鼎形奇特,只有一只脚,上部是立耳鼓腹圆鼎,底部中央有一个圆柱鼎足,站在一个三足盘上。经分析,这不是普通烹饪的鼎,而是当时的火锅,底盘可以用炭火加热,方便将火源和菜肴一起端到桌上。从容量上看,满菜只够一个人吃,然后推测是分餐制下用的,一个人一个,吃的是“小火锅”。

汉代人吃了“鸳鸯火锅”,染炉加热调料,涮蘸。

[img]762045[/img]

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更为常见。从考古发现的角度来看,此时有各种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料不限于青铜、铁火锅、陶火锅等;除了吃“小火锅”的形式,人们还可以吃不同的汤,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

南京博物院是江苏省盱眙县大云山西汉墓考古出土的分格鼎,直接证明墓主、西汉江都王刘飞是火锅“美食家”。而且,不仅证明他喜欢吃火锅,还证明他吃的是“鸳鸯火锅”。分格鼎是将鼎分为不同的烹饪空间,避免不同口味的汤串味。其饮食原理是现代鸳鸯火锅,方便有酸、辣、麻、咸等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鼎分5格,中间圆格外分4格。猪肉、狗肉、羊肉、牛肉和鸡肉可以放在不同的格子里,这样你就可以吃五种不同口味的火锅。

[img]762046[/img]

刘飞非常擅长吃火锅。他还在分格鼎旁出土了两套“染料”。所谓染料,就是吃火锅时放配料的盘子。从来年的考古发现来看,有些染料是盘状的,有些是杯状的。如果有加热装置,则称为“染料炉”。从染料炉的出土来看,汉代人吃火锅的方式与现代人略有不同。加热调味料后,将其冲洗并浸泡。

2007年初,在湖北省云县南水北调工程和上宝盖遗址发现的陶瓷火锅与现代鸳鸯火锅的设计完全相同。经鉴定,这种火锅是西汉时期的炊具,可见鄂西人当时也吃过火锅。2000年前在重庆云阳的一座汉墓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陶瓷火锅。这是釉陶釜炉,釜炉相当于今天的烫火锅,应该是根据墓主生前生活中的实物,原样制作的随葬明器。可见,以吃火锅为名的重庆人,2000年前就好了。


商周青铜鼎或火锅来源 丁中发现了狗肉汤商周青铜鼎或火锅源头 在鼎中发现了狗肉汤


  • 考古学家:两千年前,青铜鼎炖了半只小狗
  • 这是从采石场挖出来的巨石。破碎的角落暴露出来,颜色与其他岩石明显不同。这块巨石引发了各种猜测。专家表示,数亿年前,火...

  • 秦王嬴荡举鼎都被砸死了 项羽举鼎的可行性可靠吗?
  • 不知道:项羽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称项羽为“力能扛鼎”,宿迁民间也流传着“霸...

  • 几个农民在挖土的时候,无意中挖出了中国的第一盘,这让专家们兴奋不已。
  • 几个农民挖土的时候,不小心挖了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一个青铜盘,经专家鉴定,被认定为“中国第一盘”。 读者看到这里,10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