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4年,春秋时期,晋国已经是晋惠公执政的时代,但毗邻晋国的翟国却生活在晋惠公的哥哥重耳中。受丽姬之乱的影响,晋惠公和重耳相继逃离晋国。晋惠公去梁国求助,而重耳去翟国求助。
[img]758069[/img]
重耳来翟国的那一年已经过去了12年,重耳在翟国结婚生子,过着稳定的生活,但晋惠公打乱了重耳舒适的生活。晋惠公继位后,不顾秦穆公帮助自己的恩惠,反而发兵攻打秦国,最终晋军输给秦军。晋惠公认晋败于秦是重耳的原因,于是威胁翟国不要再保护重耳,否则就会发兵攻打翟国,并派刺客刺杀重耳。翟国国弱,不能保护重耳,所以重耳一行不得不离开翟国。
重耳已经在翟有了妻子和孩子,妻子季奎和两个儿子的叔叔刘。赵衰是重耳的臣子,也在翟国有了妻儿,妻子和叔叔凯尔的赵盾。赵盾离开赵盾时,赵盾只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直到公元前636年,赵衰的妻子赵姬才恳求回到赵衰的原妻子和长子身边,这样他和赵盾才能再次见到赵衰。
[img]758070[/img]
在十岁之前的生活中,赵盾既有母亲的关怀,又有父亲的教导,是个迷人的少年郎。从赵衰的整个人生轨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赵衰的性格非常温柔善良,具有忠诚坚定的精神品质。赵衰在教赵盾的时候,也一定把这种优秀的品质传达给了赵盾,赵盾有两个看似矛盾的性格。从父亲那里,赵盾学会了善良、温柔、知识渊博和礼貌,看起来像一个优雅的公子;同时,赵盾从童年到青春都在北迪度过,气质不可避免地具有坚强、直率、慷慨、开放的品质。赵盾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春秋时期活跃的政治家。
晋文公于公元前628年去世,晋文公继晋国君为晋襄公,赵盾从此接触到晋国政治权力的中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晋文公时期的大量老臣相继去世,赵盾的父亲赵衰在公元前622年去世。赵衰去世前两年,赵衰长子赵盾成为晋国的相国,在晋国朝政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赵盾的政敌狐射姑,又称贾季,是狐偃的儿子,曾这样评价赵盾的父子:“衰乃冬日,盾乃夏日”。赵盾和父亲赵衰的政治风格和性格大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晋国的忠诚。
公元前621年,赵盾侍奉的第一位晋国君晋襄公去世。晋襄公的遗嘱是立儿子夷皋为君,但夷皋当时只有七岁,根本无法治理晋朝。为了稳定晋国的国政,晋国的大臣们都想建立一个年长的国君。在所有的公子中,赵盾认为公子雍的“母义子爱”是最合适的,于是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的回国。赵盾政敌贾季认为公子乐才合适,公子乐是晋文公和秦穆公女儿文赢所生。赵盾认为公子乐不好,公子乐“母淫子辟”,他的母亲文赢曾嫁给晋怀公,是晋文公的侄媳。赵盾和贾季争论不休,但最终继承晋国君位的既不是公子雍,也不是公子乐,而是夷皋,是晋灵公。为什么要立夷皋?夷皋的母亲在公堂大闹大闹,哭得不止。赵盾是个善良的人,对夷皋母子动了同情心,这才答应立夷皋为君。
[img]758071[/img]
由于易高年轻,晋朝的政府曾经由赵盾主持。在执政期间,赵盾在晋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规定了法律制度,任命了人才,调查了无能和多余的官职,并重视了错误案件的判决。在赵盾的治理下,晋国变得有条不紊,晋国的主导地位也得到了维护。
赵盾是什么时期的人物?赵盾的历史贡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