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它也被称为“汉陵”,通常被称为“刘秀坟墓”。它有1900多年的历史,1963年被指定为河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话说,“出生在苏州和杭州,死葬在北莽”,世界英雄希望在北莽修建坟墓。但原陵是“枕河登山”,埋在芒山后面,黄河边缘,所谓的“皇帝仰卧”。据说刘秀的儿子脾气很固执,喜欢和父亲一起唱舞台剧。刘秀让他东西,让他赶狗,追鸡。刘秀死后对他说:“你把我埋在黄河的底部。”
[img]755407[/img]
刘秀的初衷是儿子总是和他一起工作,这样他就实现了埋葬在北莽的愿望。但这次刘秀想错了。他的儿子想:他和父亲打了一辈子,没听过一次,就听了一遍。果然,在滚滚的黄河中,他为已故的父亲建造了一座水城。后来,由于黄河向北移动,刘秀的坟墓留在了芒山和黄河之间。
光武帝陵墓位于陵园北部,北朝南,占地面积100多亩,呈长方形,由祠堂、方丈院、陵园三部分组成。陵墓上下松柏掩映,陵前有一块穹顶,碑上刻有“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从陵冢到门阙都有神道,神道两侧原本排列着石像、石马等石雕和整齐翠绿的柏树。如今,除墓外,还有郁郁葱葱、气象蔚然的柏树林。其中,高耸入云的柏树有28棵,当地人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云台二十八将”,象征着跟随刘秀南征北,取得巨大成就。
[img]755408[/img]
刘秀坟的柏树可谓一奇,整个墓地,松柏苍翠,千年古柏拔地通天,苍翠郁郁,其中“鸟鸣柏”、“苦恋柏”更是柏中一绝。整个陵墓里有一种奇香,由满园翠柏发出,如雨过天晴,这种余香感觉更深,风过之处,古柏清香可传10里之遥。汉陵古柏异异,是中国唯一的树种,坚韧柔软,剖面色美,香气浓郁。因其木色金黄,柏体杏黄,又称“杏柏”、千百年来,“血柏”为人称奇。事实上,刘秀主张简葬,当时的葬礼仪器和陪葬物品都很简陋。原来没有巍亭崇榭,园内的千年古柏,也是在他去世500多年后的隋唐时期种植的。刘秀确实不愧为一代明君。
[img]755409[/img]
原陵的另一奇被称为孟津县的“八景”之一,即“汉陵小烟”。每年清明节前后,墓地突然充满了紫色,像轻烟,像浮云,从西向东,姗姗移动,逐渐使整个墓地笼罩在空灵的云烟中。这时,从古柏的枝叶间隙中,涌出一团气体,左右上下滚滚。整个陵园变成了一个烟雾缭绕的世界,翠柏红墙,古碑木冢,夜草芬芳,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古游客曾题为《汉陵小烟》:“昆阳雷雨战依然如火如荼,赤符魂归琐玉函,今天陵园回首处,看着他的烟树绿。"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当地流传了几千年:哪一年有这样的场景,就预示着作物的丰收。因此,每年春天的三月,清明节就要到了,周围的人都朝朝朝关注汉陵,远方夕夜探听,祈祷小烟奇景出现。
历史故事:东汉光武帝刘秀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