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国力衰弱,百业凋零。《资治通鉴》描述了当时的情况,连天子出行都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只能坐牛车出行。刘邦出身平民阶层,深知秦因暴政而死的教训,深深感受到夺取世界的困难和人民生活的困难,特别注重以温和的方式统治国家。儒生陆贾建议他“与民休息”、刘邦认为“无为而治”的政策很好,并付诸实践。在秦赋税制度的基础上,采取了轻赋薄赋政策,将税率定为十五分之一。与之前秦朝的横征暴敛相比,这一措施无疑深得人心,也促进了农业生产。
匈奴自秦以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严重边境问题。为了确保人们能够有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汉高祖采取了“和平”战略,以羞辱换取和平,嫁给了公主,赠送了丝绸、食物和其他物品,为了缓解其干扰,汉匈关系暂时和平,为中原人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产环境。
[img]754784[/img]
由于上述措施和政策的实施,汉初农业生产大幅发展,经济迅速恢复。
惠帝、吕后统治时期,继续致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全社会“衣食养殖”。
在西汉文帝和景帝相继登基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了轻赋薄赋、与人民休息的措施。40年左右,封建社会首次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文帝刘恒(前203)~前157)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薄姬。前196年,刘邦平定陈晨叛乱后,被封为代王(今山西平遥县西北)。前180年9月,吕后去世,诸吕作乱。宰相陈平、太尉周波、朱虚侯刘章等宗族大臣共同杀害了诸吕。刘恒仁孝被任命为皇帝和文帝。从那时起,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景繁荣的时代。
汉文帝即位后,继续以“黄老之学”为治国思想,多次下诏劝农桑,经常颁布减租令。目的是鼓励农业发展,减轻人民负担。使枯萎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如前178年和前168年,两次“除田租税一半”,即租率从汉初15税一减为30税一。此后,30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前167年,宣布全部免除普通人的田租,从过去每人每年120元减少到40元,从每年一次服役减少到每三年一次服役。农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粮食价格。文帝初年,粟每石只有十几元到几十元。@ 文帝还下令“松山泽之禁”,即开放国有山林川泽,允许人们渔猎采樵,促进农副业发展;十二年来,文帝废除了全国各地的关卡制度,使商品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无阻。富商周游世界,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交流,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这也使得文帝时期的社会财富积蓄迅速,户口迅速增加,呈现出家庭给人足、国家富裕的喜人景象。
在高祖、吕后改革的基础上,对苛刻的秦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废除连坐法,分别将几种酷刑改为鞭打300、500。秦法规定,只要犯罪,就没有刑期,必须终身服役。文帝根据情节轻重,重新制定了法律,规定了服役期限;轻罪甚至可以免于普通人。正是文帝政务宽厚,“禁网疏宽”,每年只有400人破重罪,人民自律守法,社会秩序相当和谐宽松。
[img]754785[/img]
而且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也以怀柔为主,不轻启战争,以免生物涂炭。吕后时,南越王赵佗因不满诸吕乱政,一度脱离中央自立为帝,与汉朝分庭抗礼。文帝即位后,赵佗修复了真正的祖坟,对赵氏家族给予了厚厚的恩情,并派陆贾两次出使南越。最后,他说服赵佗去皇帝的头衔,并附属于中央政府。对于北方的匈奴来说,继续采取和亲定边的策略,贿赂匈奴;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防御政策,“招募人民迁徙”(古典建议),将一些奴隶、罪人和平民迁徙到边塞屯驻军,编造军队、农业和士兵。开后世屯田先河。它不仅巩固了国防,而且促进了边境的发展。虽然匈奴多次背约犯边,但文帝基本上主要是守卫。除了177年5月,匈奴右贤王到上郡杀害和掠夺官员和牲畜外,文帝真的无法忍受。他派宰相灌婴率8万,骑匈奴在塞外。这是文帝时期唯一一场对匈奴的战争,赢得了所有的胜利。以汉朝当时的国力,要和匈奴作战,胜负不得而知。然而,文帝害怕打扰人民,只命令边境军队严格控制武器。他甚至亲自去边境军营检阅军队,但他并没有轻易兴起军队。
然而,文帝对匈奴的战争一刻也没有停止。为了对付匈奴骑兵,文帝不仅鼓励民间养马,还在西北边境设立了36个牧马场,从事牧马的士兵达到3万人,以实现匈奴一日不战、一战死亡的雄心壮志。这些措施不仅对当时预防匈奴大规模入侵起到了警示作用,也为武帝大规模北击匈奴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在中国历史上,文帝是一个自奉甚节俭、谦逊克己的人。为君主。他在位23年,历史上称之为“宫殿花园骑马御无所增益”。他提倡节俭,禁止奢侈,禁止郡国贡献珍稀异物。他宠爱的谨夫人衣不牵地,窗帘不施文绣。文帝曾想建一个露台,听说要花百金,等于中人十家之产,于是放弃了。在文帝时期,国家的财政支出以控制和减少为原则,贵族官僚不敢搜索,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img]754786[/img]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临终前,针对当时盛行的厚葬风气,他要求薄葬省繁,缩短治葬期,不要惊动人民,民间嫁娶祭祀如常。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像往常一样进行,不能在皇家葬礼上扰乱正常的社会生活。汉文帝一生为人民服务。他创造的治世不仅赢得了历代历史学家的高度赞扬,也赢得了对立阶级的尊重。例如,赤眉军在西汉末年攻占长安,西汉皇陵被破坏,只有文帝的霸陵被明确保护。
汉文帝去世前157年,终年46岁,王子刘启继位,是汉景帝。景帝(前188~前141年),继承了父亲文帝休养、无为而治、轻赋薄赋的政策,刑法甚至比文帝还要轻。他只对文帝的政策做了一点调整。节约爱民就像文帝一样。如文帝将肉刑改为鞭打3500,但时有杀人现象,这与体谅人民的初衷不符。@ 景帝又减少了鞭刑次数,同时规定了刑具的长度、宽度,竹节也要平整,中途不得换人。如果他改变了当时不允许人们迁移的政策,允许人们从贫瘠的土地迁移到肥沃的土地,使流民回到农村,户口迅速繁忙。一是土地资源开发,二是国家税收收入增加。景帝在倡导黄老学派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其他学派存在发展,为董仲舒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汉武帝“废百家,独尊儒家思想”政策的建立提供了前提。
在对待匈奴方面,景帝对文帝的政策几乎是按顺序接受的,继续与匈奴和睦相处,主要是为了安慰。对于匈奴的南方骚扰,我们也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态势,不容易繁荣军队。与此同时,在匈奴边境地区建立了关闭市场,与匈奴进行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匈奴的骚扰。
景帝的稳定国家和经济发展政策使汉代经济日益繁荣。 前141年,景帝去世,终年48岁,在位16年。
历史上,文帝和景帝父子40年执政时期呈现的国泰民安盛世,被称为“文景之治”。据《汉书食品志》记载,景帝后期,汉朝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连串钱的绳子都烂了;县里的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因为陈陈而腐烂。这是对文景治理的一个非常生动的描述。
汉初文景之治:中国历史上人民受益的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