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为一位著名的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他在政治上的非凡声音赢得了后人的赞誉。然而,有这样一件事,2000多年后被后人唾骂,甚至被称为暴君。原因是实施“焚书坑儒”措施。
“焚书坑儒”事件的直接原因在于原有的分封制度和县制度。当时秦始皇平扫世界,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这一切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统一之前,就是否要分封诸侯发生了争执。
[img]752225[/img]
历史上焚书坑儒
但也有人坚持“封国建诸侯”制度。因此,秦始皇采取了李斯等人的话来排除争议,实行了县制。然而,许多人仍然不同意这样做。他们希望秦始皇能遵循先王的做法。他们认为,春秋战国战争的持续是分封的后果。只有废除分封制度,才能避免战争。
然而,秦始皇不听劝阻,最终走上了法家治国之路,在许多事情上抑古尊现。因此,这些知识分子受到了极大的不满甚至诽谤,因此他们开始指责和攻击秦始皇发布的相关指令。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听了反派的话,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在这一措施中,许多知识分子被坑杀,大量的书也被烧成灰烬。因此,这些措施摧毁了许多文化宝典,摧毁了先秦时期的宝贵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
为什么焚书坑儒不毁文化?
秦始皇统一世界,废分封,实行县制。他没有像战国时期那样继承自己的帝国,而是把这些国家集中在自己手中,分为36个县,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政治。
在一次宴会上,一些大臣谴责秦始皇不遵循古道,大发雷霆。因此,在听取了大臣李斯的建议后,实施了焚烧儒家书籍的指示,历史上出现了“焚书”。一年后,两位学者任命为秦始皇提炼长生不老的丹药。后来,他们认为秦始皇贪婪,吃药是浪费时间,所以他们突然辞职了。秦始皇得知后怒不可遏,以为每次都找不到书生手里的仙药,于是下令埋葬中国约400名手术人员和书生,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坑儒”。
[img]752226[/img]
秦始皇的石像
不久之后,中国到处起义,出现了反秦高潮,秦朝逐渐灭亡。汉朝建立后,秦朝政治边缘化的学者,受文化重建的影响,回到了政治中心。后来,在汉武帝统治期间,实施了100个废墟,独立尊重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能够站在正统的地位。
自古以来,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恒定的支撑点,与政治经济相互作用。在中国历史国家,统一的政治需要从文化中寻找和获得自己的自由。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表现体现了对自己统治经不起文化的质疑。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也正是他们自己的统治需要文化的支持。几千年来,政治与文化交融,这种交融应该继续发扬。
为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却没有摧毁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