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经常与怀王商量国事,参与法律制定,主持外交事务。屈原主张与齐国共同对抗秦国。楚国的国力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了加强。但屈原因为性格诚实坦率,再加上别人的诽谤,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305年,屈原试图反对楚怀王与秦国的黄棘联盟。相反,楚怀王24年被驱逐出营都,流放汉北。后来,楚顷襄王因恶棍的诽谤再次被逐出营都,流落江南。
[img]753078[/img]
奸夫恶棍的中伤和昏庸皇帝的放逐使屈原感到抱负和不舒服。面对楚国的危险和民生的艰辛,屈原不得不带着怨恨投身汨罗江。
屈原投入河流的日子是楚顷襄王21年5月5日(公元前278年)被秦打破的日子。根据国内专家的研究,屈原活着的时候,农历五月是楚国南方的凶月,五月初五是凶日和鬼节。屈原为什么选择这么不吉利的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
舒浦屈原学会副会长舒新宇认为,屈原已经萌生了“忽然我会远行”的死亡思想。在《离骚》中,屈原两次说要像彭咸一样投水而死。彭咸是尹朝贤臣,因为没能提出建议而投水自杀。此后,屈原在《思美人》中、《悲回风》中也多次提到“彭咸”。舒新宇认为,屈原投江自尽,是“经过十多年的深思熟虑,当然会有一些精心的安排”。
[img]753079[/img]
舒新宇所说的“精心安排”是屈原跟随舜帝。屈原在《离骚》一开始就用“帝高阳的苗族Xi,我的皇帝叫伯庸”来表明自己是古代皇帝高阳的后裔。舜帝是楚人的太阳之神和光明之神,楚人也在5月5日崇拜舜帝。舒新宇认为,屈原在创作《涉江》时,想象自己会跟随舜帝游览昆仑瑶圃,“与天地同生,与日月同光”。
屈原打算在舜帝的祭日和太阳开始升起的那一天投入河流,以便与冉冉升起的太阳融为一体,与心仪已久的先帝尧、舜、彭咸等忠臣齐聚一堂,完成他在世界上无法实现的野心和理想。
[img]753080[/img]
关于屈原的“鬼节”自杀,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些人认为屈原听说英被秦打破,悲伤和愤怒,充满情感,因为有兴趣拯救国家,但没有技能回到天堂,只有自己的死亡来纪念国家的死亡。然而,事实是什么,除了屈原已经在河底睡了几千年,谁能说出事实的真实性呢?
千古之谜:屈原为什么选择【鬼节】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