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9日,在周星驰的新年电影《美人鱼》中,有一个肥胖的男性美人鱼相当恶心,与女性美人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个丑陋的角色经常出现在周星驰的电影中,但这一次并不奇怪,历史上有男性美人鱼的传说,从东西方传播的图像数据来看,男性美人鱼更丑陋。
[img]750286[/img]
西方美人鱼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女海妖塞仁。她在海上唱歌,迷惑船夫和水手,让他们失神倾听。因此,大多数船只沉没在珊瑚礁上。以女人的外表出现,美貌在世界上更是罕见,单凭美貌也足以诱惑水手触礁,使水手成为其腹部中餐。塞仁是一个人脸鱼体,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美人鱼形象。她具有诱惑、虚荣、欺骗、美丽、残忍和绝望等多种象征意义。因此,她已成为宗教宣传教义和劝说禁欲的负面教科书。在中世纪的教堂里,塞仁的装饰出现在走廊的柱子之间。为了对称,男女塞仁被分成两厢,这是神话流传中的“配偶神”现象。例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西方王母的女神形象,一个“东方王子”将在后世相对应。在巴特雷米《物权之书》的插图《海妖》中,出现了男女鱼在海中嬉戏的场景,鱼群环绕,一派欢乐祥和的场景。
这种西方美人鱼系统曾经由传教士带领中国。例如,17世纪来中国的比利时人南怀仁用中文发表了一篇文章《坤舆图》,曾提到一种西楞鱼:“大东洋海鲜鱼叫西楞,上身像男女,下身像鱼尾。它的骨头被用作药物。女性鱼类更有效地止血,治疗所有内伤和瘀伤。”
[img]750287[/img]
南怀仁学贯中西,在康熙时执掌钦天监,主持修订天文历法。西楞应该是拉丁语的音译。在坤舆图中,这样一个奇怪的外国名字并不少见。例如,鲸鱼被写成“勒亚鱼”,这表明南怀仁作为早期中西文化传播者的努力。在《西楞鱼图》中,左为男鱼,右为女鱼,南怀仁认为,女鱼的药用价值高于男鱼。我们也很容易发现,这张照片的形状与巴特雷米的海妖有着秘密的联系。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入了西楞鱼的药用功效,这也是本自《坤舆图》。不幸的是,西楞鱼的形状只是昙花一现,然后在旧纸堆中消失了。毕竟,进口的形象在中国古代是不合适的。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黄河之神河伯是男性人鱼的形象。《博物志》载:“昔夏禹观河,见长人鱼身出,称‘五河精’。所谓河精,即河伯,他曾帮助大禹治水,向大禹献上河图。河伯和他的妻子在《楚辞·天问》中写道,他射伤了河伯,占领了河伯的妻子:“帝降夷羿,革殖夏民,胡(射)夫河伯,妻彼罗妃?“罗妃,也就是洛水之神,曹植曾经写过《洛神赋》,极其美丽,这位著名的洛神,曾经是人脸鱼身的河伯之妻。《史记》中写道,西门豹治邺,叶地有一种为河伯娶妇的迷信活动,是上古河伯传说中的民间遗迹。
[img]750288[/img]
@ 古籍《山海经》中美人鱼的名字太多了,如彝族、互人、陵鱼等。《山海经》原图文并存。至少在魏晋时期,《山海经》还是有图的。比如陶渊明诗中所说的“流观山海图”,就是读图的证据。后来,《山海经》的图像丢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清时期的出版物。明清时期的雕刻印刷技术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图像的木刻水印。在此期间,书商根据经文重新绘制了《山海经》。由于礼教禁忌,除了经文中明确提到的少数女神(如女娲)外,其他都是男性形象,当时的《山海经》出版物也很耀眼,男人鱼的丑恶和凶恶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光绪年间出版的《山海经存》中,彝族人是秃头和爪子的男性形象。根据《山海经·海内南经》的记载,“彝族国家正在建设木西。它是人,人面而鱼。例如,光绪年间出版的《山海经存》中,彝族人是秃头和爪子的男性形象。根据《山海经·海内南经》的记载,图像:“彝族国家正在建设木西。它是一个人,人面而鱼体,不够。”
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引入了男性美人鱼的形象。日本怪物画家主要根据明清时期进口的《三才会》、《山海经》等中国古籍提供的视觉系统进行再创作,美人鱼的形象也越来越奇怪。比如鸟山石燕《百鬼夜行图》中的男性美人鱼,已经接近兽形,男性美人鱼的形象越来越极端。
史说山海经:中国古籍中的美人鱼也有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