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清代各类历史剧的流行,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鳌拜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历史上,鳌拜不仅是人,也是清初政坛的重要人物。历史上鳌拜的真面目是什么?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叔费英东早年跟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服各地,战功赫赫。顺治去世后,遗诏命令鳌拜与内部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协助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四大臣之一。八年来,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留,很快就死于幽所。鳌拜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对于这样一个在清初历事三朝(太宗、世祖、圣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一个也功亦罪的重要历史人物?
[img]749775[/img]
综上所述,鳌拜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忠于故主,始终坚定不移。他既是英雄,也是忠臣。康熙初年辅政时期,他霸气十足,掌管着政治,许多恶迹最终败给了年轻的康熙。虽然他没有被惩罚,但他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不逊色的官员。
功臣:与沙场对手的较量
鳌拜出身将军,精通骑射。他从小就效力于军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曾跟随清太宗皇太极进攻哈尔部和朝鲜。从那时起,他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次:
在皮岛之战中征服皮岛是鳌拜的第一个伟大成就。天启年间,辽东失去了后金之手。毛文龙率领军队退役皮岛(今朝鲜岛),呼应关外宁锦一线明军,骚扰和约束后金的军队,使后金的腹部受到敌人的影响。后金一直认为皮岛是一个严重的心腹问题。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他日夜计划拔掉钉子。
[img]749776[/img]
崇德两年(1637),皇太极命贝子硕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将军一起攻打皮岛。由于硕长期无法进攻,皇太极命令武英郡王阿济格接手,奥拜从征军。经过与众将反复讨论,阿济格制定了两个进攻计划:一路从海上用巨舰进行积极进攻,故意吸引守岛
鳌拜和准塔遂率领部渡海发动进攻。出乎意料的是,明军已经准备好了。一时间,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鳌拜看到这一点,站起来喊道。他是第一个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距离肉搏战的人。清军随后一举跟进,登上皮岛,引导主力进攻。皮岛终于被征服了。
[img]749777[/img]
好消息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地喜出望外,亲自写文献向努尔哈赤致敬,以安慰父亲在天堂的灵魂。皇太极认为,虽然皮岛是一个小岛,但征服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占领重要城市的要地,并下令奖励所有士兵。鳌拜给了“巴图鲁”(勇士)第一名晋爵三等男。
历史上真正的鳌拜:为什么少年康熙坚持铲除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