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事死如事人概念所主导的厚葬行为一直是丧葬史的“主旋律”。即使在今天,人们死后也会给他埋葬一些物品,而不是“裸葬”,这样死者就不会挂在地上,也不会挂在地上。即使你把它送到火葬场,你也不会让尸体主人“空手”,而是在他的手掌里塞一些东西。厚葬造成的社会问题很多,其中盗墓现象更为明显。
[img]749778[/img]
汉末出现第一波古代盗墓
中国盗墓史上有一条规律,就是在一波厚厚的葬风之后,就会有一波盗墓高潮。秦汉充分发挥了中国古代的厚葬观,皇帝甚至用一个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来埋葬他们。汉末,中国古代盗墓史上第一波盗墓高潮出现,一直持续到南北朝。
事实上,盗墓在西汉时期已经非常激烈了。当时,官员们允许私人铸造资金,那么铸造资金的原材料——铜,来自哪里呢?除了冶炼外,它还是盗墓。先秦时期贵族墓中的青铜器和武器已成为一个很好的探索对象。民间盗墓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今天许多有价值的精美青铜器在西汉时期都变成了铸造资金的铜水。像今天的收藏一样,硬币把盗墓推到了深处。
到了三国,几乎所有有权的人都不会错过从死人棺材里赚钱的机会。
三国起群雄并起,盗国者多,有盗国之心的人多。他们在等待盗墓机会的同时,也在考虑盗墓。董卓、曹操、孙权等这一时期的名人,都记录了盗墓的劣迹(详见本书其他章节)。
尤其是董卓,几乎挖掘了洛阳和长安所有的陵墓。在后来的十六国时期,像鲫鱼一样成为皇帝的小君主也热衷于盗墓。当时,盗墓比现在的“开发区”更受欢迎,而且仍然很热。
盗墓高潮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盗墓不像考古发掘,要挖探方,保护文化层结构,尽量不破坏原貌,最大限度地提取历史文化信息。盗墓贼不会谈论这些,他们是考古发掘的麻烦,只谈论是否能偷走宝藏,不会考虑文物保护。而且,从考古发掘古墓的盗窃情况来看,80-90%是早期盗窃,埋葬时间不长。除了盗墓寻宝,堪舆在三国时期的流行也为时人提供了有效的“阴招”:挖坟,俗话说“挖祖坟”。这个“阴招”的目的是为了坏人的风水,侮辱别人的门风。对皇室来说,就是破龙脉,散王气,打击敌人或政治对手。
[img]749779[/img]
三国时期,魏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术士、易学大师关璐。这个人擅长占卜,在堪舆和相墓上也有独特的技能。在中国风水史上,这个人的贡献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关璐对三国魏时期著名将领无丘俭墓的断论是中国古代风水宝地选择的指南。
据《葬书》报道,“陆随军而行,穿过无丘节(无丘兴)墓下,倚树哀吟,心情不好。人们问为什么,陆说:‘树虽茂,无形可久;虽然纪念碑很美,但没有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不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为备,法当灭族。但是二载,应该到了。“玄武、苍龙、白虎、朱雀,即风水的“四灵”,是后世风水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标准中最早的说法。
根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卷29),有三个叫郭恩的兄弟,突然腿都瘸了。请关璐占卜一下发生了什么事。关璐占卜了10%,发现郭氏家族墓地有女鬼作怪,女鬼被冤死了。
关露算得很准,原来郭恩贪图她几升米,把她推下井杀了。
信都让家里的女人轮流生病,还请管云去占卜。关露占卜的结果是,这个家庭的北堂屋西头地下埋着两具男尸。信都很惊讶,依言挖开,在地下发现了两具男性尸骨,搬葬后,家里的病人都好了。显然,《三国志》中关露占卜的故事是迷信的,但从侧面看,墓地的质量会影响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说法,这在当时的人们中是相信的。基于这一考虑,墓地影响家运,挖坟现象在当时并不少见。
[img]749780[/img]
现在发现的“安阳曹操墓”也在早期被盗。许多能证明墓主身份的物品被盗或损坏。即使是“曹操”的尸体也可能被羞辱,只留下头骨。他的脸很可能被敌人或有政治目的的盗墓贼砸碎。
盗墓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在过去,还有一种风水巫术。首先,我们应该破坏墓主的“阴间身份证”,证明墓主的墓志、哀册和印章。首先,我们应该毁掉它,这样墓主就不能向负责阴间事务的地狱之王报告,成为一个孤独的鬼魂。恐怕三国时期很少有皇家陵墓能幸存到今天。即使考古学发现了这样的陵墓,也很难争论真伪。曹操的坟墓目前是如此尴尬。20世纪70年代,曹操墓实际上在河北省磁县叶城的老地方发现了一个,也没有强大的物体,只有一些陶器,争议一段时间后被否认。
80%的坟墓在埋葬后不久就被盗了:为什么古人迷信挖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