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古剑,人们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
岳王剑于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楚墓。郭沫若辨读后,属于越王勾践,以卧薪尝胆的名义留在史册上。它的千年不锈,华丽的装饰,似乎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地方。
它不是武器吗?那是什么礼器?
让我们扩展,挖掘剑背后的信息,也许会有不同的发现。
[img]750099[/img]
越王勾践剑属于越王勾践。越国位于太湖沿岸,距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1000多公里。望山一号楚墓的主人“召滑”是以悼念为家的楚国贵族,也是楚悼王的曾孙。楚地墓葬出现在越地武器上。目前有三种观点:第一,可能是楚怀王灭越的英雄“邵滑”灭越后作为战利品获得的;第二,楚越关系密切。楚昭王娶了勾践的女儿为妃,这把剑作为嫁妆流入楚国;第三,春秋末年,晋联吴抗楚,楚联越图吴,互相招聘。因此,吴物入晋,越器出土于楚都。
我倾向于认为越王剑是战利品。原因是,首先,江陵望山楚墓是公元前331年,楚灭越是公元前332年,时间正确;第二,如果是嫁妆,勾践应该铸造其他武器或礼物,而不是给自己精心制作的个人物品。即使作为嫁妆,也应该出现在勾践女儿的坟墓或楚昭王的坟墓里,而不是楚国大臣的坟墓里。楚王妃和召滑有关系吗?@ 如果联盟关系确定,春秋战国时期为了确定联盟关系的稳定性,流行的做法是交换人质。例如,秦把子楚送到邯郸作为人质。作为收藏的战利品,这是最好的解释。
如果解读为战利品,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青铜作为当时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应该回炉铸造其他物品,但今天已经完全保留了。
回答这个问题,你必须把注意力转移到越王健本身,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越王健可能是一种礼物,而不是一种实用的武器,本身铸造精细,技术难以复制,然后被邵固爱和生存。
第一,从剑的化学成分来看。
[img]750100[/img]
先秦人已经掌握了青铜合金比例的控制,比如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比望山楚墓早一个多世纪,可以严格控制锡的比例12。5%~14。为了达到最高的音乐性能,铅的比例严格控制在1%到3%之间。
然而,锡的比例增加意味着青铜韧性下降,而越王勾践剑锡的含量为16%。也就是说,这把剑韧性有限,质地脆弱,掉在地上就会碎。先秦盔甲已经普及。如果越王剑被用作武器砍杀,硬物就会折断,不能用于战斗或自卫。
第二,从剑的装饰来看。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层社会,以佩剑为时尚,孔子、屈原等文人也竞相佩剑。这些人配的剑显然是作为装饰而不是实用的,所以玉剑装饰的剑出现了;
越王剑虽然没有玉剑具,但剑格上镶嵌着蓝色琉璃。战国时期,琉璃虽然地位不如玉,但比玉更稀有。用琉璃装饰可能比玉剑更珍贵;
第三,越王健全身有华丽的菱形装饰,使整个剑具有非常精致的外观,这些菱形交错装饰,只能用作纯装饰,剑身文件凹槽进行装饰,也增加了脆剑断裂的可能性;
第四,剑头的同心圆。这是越王剑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部分。十一个规则细致的同心圆,加工工艺难度堪比现代机床。当时肯定是最高的铸造水平,但这个最高水平最多是用来装饰的,这也说明越王剑更倾向于装饰,而不是实用。
第五,有填充物的铭文和比较光滑的剑柄,也正是铭文的存在,让我们今天能够准确地知道剑曾经属于谁。在浙江省博物馆,越王的目的是用剑收藏。这把剑显然是作为武器使用的。剑身光滑寒冷,但剑身没有铭文,装饰远不如越王剑。此外,剑柄还有一个圆形的脊柱,用绳子包裹,以增加摩擦。然而,越王勾践剑时,剑柄没有这样的脊柱和绳子缠绕。从商业中期开始,青铜铭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越王剑也不例外。这些铭文被楚收没后没有凿出来。也是这把剑装饰华丽,铸造精美。据估计,它害怕凿铭文会破坏整把剑的美感,这可以从第六个原因得出;
[img]750101[/img]
第六,还有一把类似的青铜剑同时出土,现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这把剑没有铭文,比越王剑短,工艺稍差。这把剑的出现可能是邵固模仿越王剑的结果,但还没有达到越王剑的铸造水平。这是邵固能做出的最好的仿制品。同时也增加了召滑对越王剑的珍爱,避免了回炉的命运。邵固死后,两把剑同时埋葬。
第七,让我们来回看看先秦时期象征兵权的信物。在新石器时代,以玉岳和玉戈为代表的玉器显然不能用作兵权;在夏商两代,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青铜战斧等兵权信物,玉戈玉齐玉章依然存在;在周代,剑很受欢迎,与戈、矛等长杆武器相比,剑本身杀伤力更好,尺寸更短,携带更方便,因此,剑开始大量铸造,自然成为兵力和兵权的象征。
综上所述,我觉得越王剑和玉戈玉岳一样,作为信物和礼物存在,而不是实用器物,是楚灭越缴获的战利品。
揭秘:为什么越王勾践剑很可能不是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