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名嬴政,是第一个完成中国统一的伟大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13岁时,根据太后和吕不韦的意思,选择了自己的陵址——李山北麓。然而,李山的河流是由南向北的。为了防止河水冲击,秦始皇就位了。自从陵墓建成以来,他首先招募了大量的民工来改变河流的流向。
[img]748659[/img]
当时修建秦始皇的皇陵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材料应由四川、湖北等地运输。秦始皇在建设皇陵的过程中,利用全国财力物力,征收了70多万农民工,从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即位后开始建设,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亡,持续了36年。建成的皇陵底部面积1.92万平方米,金银财宝数不胜数。为了保证秦始皇陵墓的安全,陵墓用什么方法来防止盗墓者进入?
一、 机弩之阵
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入,工匠们制作了大量隐藏在坟墓道路上的弓箭,并在箭头上涂抹了剧毒药物。只要有人经过,箭就可以射杀盗墓者,这就是(史记•在《秦始皇本记》中:令匠做机弩矢,有穿近者常射之的记载)机关重重,杀机四伏的秦始皇陵,确实能让普通盗墓贼望而却步。
二、 地宫“水银”毒
据《史记•据《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陵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海,机相灌输”,水银是一种有毒的液态金属,
它具有杀菌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净化地下宫殿的环境。另一方面,如果盗墓者进入地下宫殿,坟墓中就没有空气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汞蒸气会释放出来。这种汞蒸气毒性很大,可以让盗墓者无法回头。
[img]748660[/img]
三、 真空无氧气
在《汉老仪》一书中,有记载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秦始皇50岁生日的时候,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他一共带领72万人修建了骊山皇陵,地基挖得很深——“凿不进去,烧不燃,敲得空空如也”。挖的时候只听到空荡荡的回声,好像在地下。即使是灯也不能点燃,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墓的深度已经到了氧气稀缺的地步。可以想象,盗墓者进入后,会缺氧,最终窒息而死。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历代皇帝都对秦始皇陵采取了保护措施,但皇陵中的财宝实在太诱人了。秦子英元年(前206年)项羽带兵入关。他摧毁了秦始皇陵墓的所有地面建筑,并带领人们挖掘了陵墓。赤眉军也挖掘了秦始皇陵。据记载,他们熔化了挖掘出来的葬具和铜棺材,造成了武器。五代时期,温韬以军酬为掩护,大规模盗掘秦始皇陵。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刘镇华主治陕西期间,他指挥“镇嵩军”盗挖秦始皇陵墓。孙连仲,也曾在秦陵领兵“挖战壕”,其实也是在盗陵。无论是大张旗鼓的“明盗”还是那些多如牛毛的小偷,虽然他们经常在秦始皇陵墓伸出黑手,但秦始皇陵墓已经被摧毁,但他们仍然安然无恙。除了秦始皇陵墓的“深、毒、箭、无空气”等保护措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根据历史资料《汉代仪器》一书的记载,事实上,秦始皇的真正陵墓并不是众矢之的——历山陵。秦始皇死前下令“(在历山陵)再走300丈甚至”以历山陵为中心,秦始皇的真正陵墓曾经横向平行,向某个方向挖了一公里,这个真正的陵墓在哪个方向,根本无法验证。
[img]748661[/img]
可以看出,秦始皇确实是一位非常诡计多端的皇帝。他在修建陵墓时耍了一颗心。为了在死后保持稳定,不受盗墓者的干扰,他放弃了主墓,在骊山陵旁走了300英里,建造了另一座新墓。秦始皇用主墓中的金银财宝吸引盗墓贼进入,用重重机关杀死盗墓贼,相当于给盗墓贼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死亡陷阱,他可以睡在旁边的新墓中,欣赏盗墓贼一个个惨死的闹剧...
秦始皇的历山陵是一个巨大的[杀人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