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有600年的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埋葬在明孝陵中。马氏的头衔是“孝慈”,所以它被命名为“孝陵”。
明孝陵宏伟壮观,审美价值高,影响了明清皇陵的制度。明洪武十四年,明孝陵正式开工,明永乐三年后才正式完工。陵墓内的亭台楼阁都准备好了,藏在松柏之间。
[img]744115[/img]
当时,明朝在孝陵驻扎了1万多名护陵军,守卫非常严格。古人以鹿为瑞兽,墓地里放养了近1000只鹿。每只鹿项下都挂着一枚银牌,上面刻着“屠宰者抵抗死亡”的字样。
明孝陵在600年里多次遭遇兵火。现在留下的建筑不多了,基本都是砖石建筑,如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等。
明孝陵的神道很有特色。它最大的特点是建筑和地形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不是按照以前的旧系统建造的直线,而是按照地形和山脉建造的蜿蜒曲折。神道两侧有狮子、狮子、骆驼、大象等石像,庄严肃穆。
虽然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但人们一直无法确定地宫的位置。朱元璋的墓葬有很多疑问。据说皇帝死后,他同时在13个城门葬礼。在那之后,人们对尸骨是埋在北京的万岁山还是南京的朝天宫有不同的看法。
1998年,南京文物专家利用精密磁性测量手段探测明孝陵,这是一项精细的工作。花了六年时间。专家得出结论,朱元璋的地宫位于明孝陵独龙阜地下几十米处,没有被盗挖掘的迹象。基本上,朱元璋睡在地宫里。
[img]744116[/img]
朱元璋的地宫位置已经确定,那么它的入口在哪里呢?根据专家的调查数据,地宫有多个入口,长120米,宽5~6米,其中一个位于明楼东侧宝城墙下。
从外面看,城墙有明显的裂缝和下沉痕迹。显然,地宫入口处的地面建筑已经建在这里,但由于某种原因倒塌消失了。
其他朝代的陵墓大多是笔直的,但明孝陵的陵墓却是弯曲的。专家认为,这是由当地的地理原因造成的。
[img]744117[/img]
明孝陵地下由侏罗纪砾岩和长石英岩两种不同种类的岩石组成。这两种岩石具有不同的磁性和硬度。砾石特别硬,很难挖掘。
很有可能设计师提前设计了笔直的墓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临时调整了施工方案。
明孝陵还有一个令人困惑的地方,那就是独龙阜山上的巨大卵石。独龙阜山至少有60%是人工修复的,规则上有许多巨大的卵石。
在那些日子里,建造陵墓的工匠们花了很多精力把这些石头运到山上。目的是什么?为了防止盗窃和挖掘,还是为了减少雨水对陵墓的侵蚀,还是只是为了美观?
揭秘明孝陵机关重重 朱元璋到底要隐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