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开门迎客。苏东坡来自四川眉山。江苏常州为什么要建纪念馆?纪念馆将讲述苏东坡的故事?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常州苏东坡纪念馆,探索了苏东坡与常州的“不解之缘”。
“此心安处于吾乡”
常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唐星良谈到了苏东坡与常州的渊源:“苏东坡曾14次到常州,最终在常州终老。”。
苏东坡调任杭州通判,宋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十一月,他乘船沿运河经常州,这是苏东坡第一次踏上常州土地。唐星良告诉记者,当时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去汴梁(今河南开封)赶考,交了一批学生,包括常州晋陵县人胡宗愈。第二年,朝廷宴请新科进士,苏东坡的邻座是常州宜兴县的蒋之奇、单锡。听了蒋之奇介绍家乡之美后,苏东坡与他定下了卜居常州的“鸡小米之约”。
[img]741557[/img]
经过半年的救灾,苏东坡走遍了常州所属的晋陵、武进、江阴、无锡、宜兴五县,留下了许多诗词文章,萌生了归老常州的愿望。元丰七年(1084年)十月,苏东坡写下《乞求常州居住表》,要求皇帝“特许常州居住”。出乎意料的是,上表在扬州政府投递后沉入大海。苏东坡全家在扬州等了近几个月,但还是没有消息,只好继续北上。年底,他们在泗州(今盱眙)写了《再乞求常州居住表》,并派专人直接送给皇帝。
“苏东坡的余生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他哥哥苏哲所在的许昌,另一个是常州。他选择常州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对常州的感情。”常州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局副局长周晓东告诉记者,苏东坡被降职到海南时,常州特别组织村民带着文房四宝、茶等参观。当时,苏东坡的常州老朋友钱世雄借了孙姓的房子免费住在苏东坡。
1101年6月,66岁的苏东坡与家人从海南流放地返回常州,定居在孙博物馆,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48天。在苏东坡纪念馆东厢房的木制屏幕上,两行记录了他的死亡场景:“宋建中靖国元年7月28日,吴越人民在城市里哭泣。”。
两园,三绝,九景
在苏东坡纪念馆右侧的墙上,一幅“顾塘迎坡”,再现了1101年苏东坡从顾塘桥登陆、常州人夹道欢迎的场景。
[img]741558[/img]
“苏东坡纪念馆是在藤花老博物馆的旧址上建造的。据说苏东坡曾在院子东北角种植香海棠和紫藤,所以孙博物馆也被称为“藤花老博物馆”。常州苏东坡纪念馆负责人指着一些黄色和模糊的水泥牌匾告诉记者,它已经被战争摧毁,并被重建了很多次。”清末和民初,水泥是一种高档材料,足以反映苏东坡在常州人心目中的地位。”
走进纪念馆大门,你可以看到一座苏东坡半躺雕塑。“中国有许多苏东坡雕像,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仰望,都有不同的魅力和姿势。但这是他的家乡,半躺更符合当时的场景。”设计雕塑的常州雕塑家冷天明说。
“纪念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许多场景来自历史资料或相关诗歌记录,恢复了苏东坡与常州的各种关系。”纪念馆负责人告诉记者,雕塑下的“邻陵我里”四个字来自苏东坡的“现在回到邻陵,谈论自我休息,在这里”,表明苏东坡已经把常州视为第二个家乡。
在纪念馆的憩心园,记者看到一槽砚池与一口古井左右呼应,西墙上平行排列着三块灰色方形砖雕,描绘了苏东坡终老时留下的绝笔、绝诗和绝言。唐兴良告诉记者,这个砚池是仿制的,再现了东坡墨池洗砚的场景。乾隆南巡,原来的砚池,已经搬到了宜舟亭。“斑驳的古井是东坡生活中唯一的遗物,也是博物馆唯一的宋代遗物。”
周晓东介绍,旁边的东厢房是苏东坡最老的地方,门前摆满了他最喜欢的竹子。“从书桌、玫瑰椅、官服架、香桌,到罗汉榻、矮官帽椅、小茶几,都是按照宋代风格选择晚清山毛榉制作的。”
不仅是纪念,也是传承
[img]741559[/img]
如今,国内苏东坡纪念馆主要有杭州、惠州、黄冈等十多个,常州为什么要再建一个?
“常州正在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充分利用常州名人,还要充分发挥与常州关系密切的名人效应,引领常州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周晓东说。
“纪念馆的建成将成为继承和弘扬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常州市文广局负责人说。“今后,通过保护名人故居和古街巷,突出苏东坡等名人的生活和成就,以古街巷空间为载体,连接水运文化、地方志文化、学派文化和民俗文化。“今后,这里将串起‘老常州’的文脉风格,让一代又一代的常州人沉浸在古代文明的气息中。”
苏东坡与常州的14次恋情:为什么最终在常州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