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22年来,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天竺统一了北印度,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唐太宗派王玄策出使天竺五国,蒋师仁为副使。当时天竺分为中天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五国。中天竺王的尸体罗逸多刚刚去世,国内一片混乱。他的大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为王发动政变,目中无人。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派了2000名士兵伏击。王玄策只骑了30次。虽然他努力奋战,但双拳难敌四手。最后,因兵少,王玄策从骑多死亡。玄策被俘拘留,各国贡品也被阿罗那顺掠夺。
[img]733564[/img]
夜色中,王玄策和蒋师仁越狱而出,并在戒日王之妹的帮助下,血洗这仇。他从印度大陆北上骑马,穿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为目标,一路来到尼泊尔王国。在这里,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与唐具友好关系的吐蕃王中之王嫁给文成公主的名义,向尼泊尔借了7000骑兵。继续呼吁临近唐各部军府的节度使和附近唐藩属国,集兵马万余人,自为总管,蒋师仁为先锋,直奔天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闻后也派兵1200人帮助玄策。在北天竺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率领两国8000多名士兵不卸甲,马不离鞍。他直奔中天竺茶馆和罗城,与阿祖的数万军队展开激战。战争持续了三天三夜。王玄策利用地形布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势,杀死了数千名敌人,溺水数万人,俘虏了1万多人。他还巧妙地布置了“火牛阵”,一举摧毁了阿祖亲自指挥的7万战象部队。成千上万的逃兵淹死在河里。王玄策一战击败天竺数万象军。王玄策一战击败天竺数万象军。天竺王大惊小怪,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伎俩,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天竺兵将300人,天竺兵将溺水溺水者1万余人,被俘1万余人,阿罗顺那逃回中天竺。
[img]733565[/img]
阿罗那顺见兵败城破,然后弃城逃跑,却不知死活,收拾散兵游,试图再战。蒋师仁率兵再战,乘势进攻中天竺,发誓要灭天竺。而天竺兵将与唐军(算是外国军团)一接战就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天竺,求助东天竺王尸鸠摩援兵,然后收集散兵残将反击唐军。玄策,师仁欺天竺人不通兵法,只知蛮斗,设分兵伏杀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 阿罗顺的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天竺灭亡。
由于东天竺援兵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而为,然后去世东天竺。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着送牛马一万头,弓刀流氓一些财宝,向唐师谢罪,示臣服唐朝。玄策只是罢兵回朝报职,把阿罗顺的枷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赏玄策,授散朝医生。
[img]733566[/img]
658年,王玄策再次出使印度,行程主要是去各大寺庙参拜,礼佛而归,中国的谦逊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钦佩。之后,王玄策护送阿罗那回到长安。唐太宗欣喜过望,拜王玄策为朝散大夫,献俘宗庙。太宗死后,在玄阙下雕刻了阿罗那顺的石像。因为他在中国什么都没做,所以没有特别的晋升和任命。再加上当时大唐开边将星如云,玄策“不务正业”的功绩(尤其是对唐本无意征伐的国家)也没那么显眼。从印度回来后,只是辛苦就结束了,有点可怜。玄策晚年写了回忆录《中天竺行记》,但并没有被世人重视,后来也失传了。
唐朝的使节,单人匹马,手无寸兵,竟能以书征邻国之兵,千里之外灭强国,可见唐朝的强盛,唐人的气节啊。
揭秘大唐使节王玄策如何单枪匹马灭古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