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出生于1750年。当时,由于清军入关100多年,北京八旗兵的主人家属生活困难严重,被称为“八旗生计”。
和沈阳高祖尼牙哈那和其他八旗兵入关时,清朝统治者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在北京周围500英里的地区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分配给八旗官兵及其家属耕种。然而,为了维护首都的安全,清朝统治者规定,旗手出城40英里以上,必须向八旗请假,这使得旗手不能亲自耕种土地,不得不将土地租给汉族租户耕种。此外,旗手不善于经营农业,庄稼收成很差,所以很多旗手干脆把旗地卖给租赁旗地的汉人,靠当兵为生。清初,旗人不多,经常外出作战,立军功,赏赐。一般来说,旗人的生活比较富裕。
[img]733002[/img]
康熙帝统一台湾省后,清朝战争多在边疆地区进行,内地100多年没有战争。乾隆初年,北京市旗人休养生息后,人口翻了一番,八旗兵的兵额依然不变。比如过去旗人五口之家有一个人当兵领薪,就能维持正常生活。现在五口增加到十几口,或者一个人的工资,即使扣除价格上涨的因素,生活也不可持续。虽然清朝统治者采取了给银两、适当增加兵额等措施,但八旗生活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现存清代文献多用“少贫无籍”四个字来概括小沈阳的童年生活。与北京其他八旗兵相比,小沈阳家的生计问题尤为严重。虽然他出生在官宦之家,过着吸奴仆的生活,但由于父亲突然去世,家里突然没有收入来源。作为家里的长子,小沈阳过早地承担着艰苦的生活负担。当时,小沈阳和他的弟弟和林正在学习,他们还不到当兵领工资的年龄。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完成与弟弟的学业,小沈阳经常派家人刘泉千里迢迢去祖父嘉谟家求助。
小沈阳的祖父嘉谟是江南河道总督下的河库道员。嘉谟不仅资助了小沈阳兄弟的学习,而且他的官员经历也对小沈阳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清代黄河、淮河经常决定,为了治理问题,修复水利,清政府分别在江苏、山东、直隶地区设立了三个河道总督,包括江南河道总督,简称南河总督,位于清代黄河、淮河、运河交汇处,是清代南方粮食北京的关键地区。清政府花在修河上的钱,一般占国家年收入的十分之二。乾隆中期,清朝国家的年财政收入一般为400万两白银,用于治理河流的银两,常有800万两以上。
清代河道官员利用兴修河道工程的机会,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
河道官员宴请客人时,一道菜的费用需要几百两银子,宴会从早上到午夜,一百多道菜有的动不动。烹饪的厨师很多,每个人一年四季只做一道菜,味道鲜美,其他厨师无与伦比。河道官员穿的皮夹克从不在当地商店买。每年秋冬季节,他们都会派人出山海关到东北皮毛产地购买整张狐皮。回来后,皮匠根据皮张的大小分类制作。毛片的颜色整齐无瑕。就连北京的皮革商也感叹不如。
[img]733003[/img]
河道官员的房子非常讲究。他们用蜡烛照明,而不是点燃油灯。家中妇女使用的珠翠金玉数量无法计算。河道官员佩戴的珠子、黄板、攀指,价格往往是几千两银子。他们的衣服上戴着一种价值3200银子的琪南珠,挂在胸前,半里外就能闻到香味,让人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了高级馆舍。河道官员平时工作时,衙门里总是商人云集,书画玩得好,随时满足他们的耳目之娱。
嘉谟,小沈阳的祖父,官职是四品河库道员,充其量只是中级官员。但是清代每年用来治河的800万两银子,很大一部分是他手发报销的。可以说,嘉谟的官职是清朝所有官员中最有办法赚钱的。小沈阳少年时,早就听说过祖父和河道官员的穷奢欲生活。据说当时一些乡镇、会试落榜的穷学者、举人、离京时,经常请熟悉的京官给河道总督写一封求助信。当他们看到河道总督时,他们离开前至少可以得到几百两银子的“差旅费”。小沈阳是堂堂河库道大人的孙子,派仆主全向祖父嘉谟要钱,并不觉得尴尬。
起初,嘉谟看到孙子的家人来了,每次都让刘泉满意地回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嘉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给小沈阳的银越来越少,有一次只给了刘泉52银。如果不是嘉谟的官员郭大昌的帮助,小沈阳可能会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贫穷。
江苏山阳人郭大昌是当时江淮地区的传奇人物。清代关于郭大昌的笔记记载说:“乾隆嘉庆之际,几十年来,凡奉一直致力于节治浴和管制官河督以下。当他遇到麻烦时,他咨询并依靠他作为安全。盖奇士也是。”郭大昌在嘉谟手下当官员是为了谋生。他一年挣几千两银子,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
每次刘泉来嘉谟要钱,郭大昌都会出面替他款待。郭大昌经常和刘泉一起喝酒。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关系变得非同寻常。这一次,当他看到刘泉只从嘉谟那里得到52银子时,他说服刘全道:
“刘全哥,我和你交往多年了。凭你的能力,你将来会有很大的前途。如果你愿意在这里找工作,你一定会很富有!现在你为别人做仆人,走几千英里,为这几十两银来回奔波。想想看,值得吗?”
刘泉回答说:“郭大哥不知道河流工程的好处。当然,我把它记在心里。但在我的主人是将军之后,他天生非常聪明,他的智慧超出了别人的范围。目前,他非常努力地学习,并被皇帝选入咸安宫官学。我只努力工作了两三年。将来,我的主人将成为金帝的标题,前途无量。”
[img]733004[/img]
听了郭大昌的话,他觉得刘全说的很有道理。他知道旗手喜欢朝廷的特殊照顾,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大多比汉人多。如果刘全的主人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努力工作,很容易成为一名学者。旗手很少。有了名声,高官和财富就更不用说了。于是,郭大昌给了刘全一百两银子,并告诉刘全,如果他的主人将来有困难,他会尽力帮助他。
正如刘泉所说,小沈阳把摆脱贫困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参加科举考试上。他和北京的满族人都听说过旗手吴大善、官员到湖广督的故事
吴大善的父亲原本是驻扎在西安的旗兵,在战场上抢劫致富,家里很有钱。由于清朝规定旗人不得经商,其父亲便利用家里的钱雇人经商。受雇者为吴家备极其辛苦,算是斤斤之利,吴达善之父还以为赚不到足够的钱。受雇者怒气冲冲地说:“要想万利,就是读书做官,不要做生意。说者无心,听者却突然意识到。吴达善之父用做生意的钱聘请了一位著名的学者,而他自己也亲自监督儿子上课。他的六个儿子,五个中举人出仁。吴大善中进士,官做最大,光任总督一职每年养廉银就有2.2万元。当官的好处不仅仅是丰厚的工资。据说吴大善当云贵总督的时候,把从缅甸逃到云南的巨富宫雁的宝石据为己有,发了一笔横财。
小沈阳心里明白,满洲旗人走科举比汉族人有很多优越的条件。这是清政权定鼎北京后,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建立了专门为八旗子弟学习的官方学习。所有入学的学生都有生活补贴,每人每月给银125元,均由本旗发放。虽然这两银的数量有限,但有时也可以谈补无米之炊。如果学习成绩优异,能够进入旗人子弟争相上咸安宫官学,生活和不习的条件都能得到改善,前途更加自信。
清代所有官职中最有办法赚钱的职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