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3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本来这是例行出使,赵匡胤没有解释其他特殊任务。但是卢多逊回来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跑去告诉南唐后主李煜,宋朝正在编书,是世界地理的全书,只缺少南唐。希望李后主能多支持宋朝的文化事业。
南唐后主李煜诗歌一流,治国二流。如果他玩政治,他根本不会进入这个阶段。他完全不了解当时地理、经济、人口等信息对军事的意义。他甚至没有想过,立即表示慷慨支持这个伟大的文化项目。因此,卢多逊对南唐的经济、人口、地理状况了如指掌。回国后,他向宋太祖提出了恢复江南的政策,北宋很快实现了江南的统一。
[img]731446[/img]
卢多逊的功劳被赵匡胤看了一眼。这也让卢多逊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事实上,卢多逊有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他知识渊博,20岁时赢得了金石。曾主持编辑《开宝本草》、《开宝通礼》、《旧五代史》等重要文化经典,可谓成果丰硕。
正是高度自视让卢多逊对自己过于自信,满朝很少有他能看到的文武。其中包括赵家兄弟的“结社兄弟”、宰相赵普。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卢多逊。经过五代战争,老粗的傲兵遍布朝野,但可能治国的文士却找不到几个。就连足智多谋导演“黄袍加身”戏剧的开国英雄,宰相赵普的文化水平也不高。
卢多逊看不起没受过教育的人,对赵普这个半吊子学者很不满意。根据他的理论,他是首相的天才。然而,虽然宋太祖也是一名武术家,但他喜欢读书。当了皇帝后,他有条件补充知识,每天都放不下。
最初,宰相和皇帝的弟弟走得很近,更不用说这个弟弟将来会成为皇帝了。但卢多逊的行为一下子刺伤了赵家二胎的心事。王位赵光义的合法性存疑!原来,赵光义对自己王位的合法性没有信心。他自己说他是“兄弟和兄弟”。根据母亲皇太后的意愿,他意外成为皇帝,但在世界人民眼中,他的出路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按照他自己的逻辑,他将来会把王位传给弟弟廷美,越想越窝囊。
[img]731447[/img]
宋太宗赵光想把王位传给儿子,正在思考如何与弟弟廷美打交道,但卢多逊跑去接近廷美。卢多逊这次太聪明了。虽然他有很多知识,但他的观察能力几乎是白痴。他还忘记了一条官方法则,叫做殴打落水狗。他必须让政敌永远不要翻身,比如赵普。
被降职的赵普生命力依然顽强。虽然他站着中枪,但他的基础仍然存在。毕竟,他和赵的兄弟是一个向他的兄弟致敬。他们的复杂关系是进士卢多逊能比拟的吗?赵普知道赵光在数百英里外想做什么。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赵普很快回到朝廷,作为“金匮联盟”的见证人,向大臣们解释了情况,并向高怀德、石守信等兴奋的老兄弟们解释了情况。他强调,太后传位的意图是他自己写的,没有任何阴谋。这突然消除了每个人的怀疑,稳定了朝廷和军队。从那时起,太宗王位的合法性问题得到了解决。
然后,赵普贡献了另一个计划,以谋反罪杀死了太宗最大的心腹之患赵廷美。赵普再次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次辉煌,并恢复了他的首相职位。如果有人上来,就得有人下去。没有必要找借口。它们都是现成的——前首相卢多逊私下通过赵廷美。皇帝立即命令罢免官员夺取爵位,并依法处理。
[img]731448[/img]
事实上,赵普还是不错的。他曾多次劝卢多逊辞职退休,但卢多逊贪图权力,无法做出决定。最后,它被揭露,失败了。
卢多逊的指控应该是全家抄袭,但他很幸运,出生在宋朝,不能死。皇帝也读了他多年的努力工作,没有信用和努力工作,最终被免除死刑,全家流放到海南,再也不用了。他的生命结束了,三年后,卢多逊死在了海南。
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翰林学士,但为什么他最终被流放在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