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魏、蜀、吴分天下。诸葛亮,蜀丞相,被刘备托孤遗诏,决心北伐,重兴汉朝。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叛乱,以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进入南中后,连连胜利。当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受当地夷汉人民的尊敬时,他试图抓住他。诸葛亮带他去看蜀军的营阵,问他:“这军怎么样?孟获拒绝接受,说:“我以前不知道蜀军的虚实和失败。今天你让我看营阵,再打我一定能赢!诸葛亮放下他,让他回去组织人马再战。就这样,诸葛亮最后一次释放孟获时,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再反叛!诸葛亮以这种攻心战略,成功地平息了叛乱,稳定了南方,使他能够专注于北伐而无忧无虑。
[img]728206[/img]
网络配图
诸葛亮七擒孟获
自古以来,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史家裴松之、司马光等人对此赞不绝口;像赵藩这样的文人,“能攻心,反面自消,从古至今知兵不好战”;小说《三国演义》汇集了各种传说故事,渲染了“七纵七擒”这句话,使之成为耳熟能详的长篇故事。其影响所及,以至于异国他乡,也是有口皆碑的。许多来自东南亚缅甸和泰国的人不敢称诸葛亮为孔明。
然而,通过《三国志》的权威历史杰作,我们找不到任何地方提到孟获,更不用说《七擒孟获》的记载了。一些历史学家还认为,对于一个叛乱的领导人来说,抓住七次,放弃七次,既不符合诸葛亮谨慎的性格,也不符合战争的常规。那么历史上有孟获吗?诸葛亮真的“七擒孟获”吗?
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是否有孟获人。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他平定南中的记载共有12个字:“三年春,亮率众南征,秋悉平。此外,《三国志》在其他章节中也没有提到关于南征的零星记载“孟获”这个名字。有人认为历史上可能根本没有“孟获”。如果历史上有难得的成功战例,比如“七擒孟获”,《三国志》怎么会没有记载呢?然而,史学界普遍认为,《三国志》中的记载过于简单,遗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此外,与《三国志》几乎相同时代的历史作品《汉晋春秋》也有诸葛亮关于“孟获”和“七擒七纵”的记载。著名的历史地理作品《华阳国志》和《水经笔记》也提到了“七擒孟获”。
[img]728207[/img]
网络配图
目前,清光绪27年(1901年)在昭通县城南10里白泥井出土的云南昭通第三中著名汉代“孟孝居碑”。据记载,汉代孟姓是历史上南中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此外,关于祭祀孟获的历史十分悠久。根据目前发现的实物资料,最早是唐宋时期。至于在西南诸省,或修建祠堂,或附祭土主庙,以祭祀孟获者。仅西昌县石柱子土主庙、青龙寺、五显庙就设有祭祀形象。在画轴左侧的第三层排列中,民间提供的五显之神有一个孟获像,俗称“扫坛蛮王”。因此,大多数历史学家倾向于认为,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验证,但历史上应该有“孟获”。
孟获确实有自己的人,那么诸葛亮对他“七擒七纵”吗?
从时间上看,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后,“遂至滇池”,时间是今年秋天。从他“五月渡泸”开始,他只用了大约四个月的时间,就“秋悉平”或“秋遂平四郡”了两三年的反叛势力。诸葛亮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方面要攻城克寨,安抚边民,筹集粮草,另一方面要克服险峻恶劣的自然条件。在当时科技交通不发达的社会,无论如何都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事情。
《通鉴》还表示,“七纵七擒被记载称为无知。野蛮人固当使之心服。然而,他们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他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做,也就是说,他们不担心云端的肉。然而,脱下鹰和护送去尝试老虎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而那时候,如果你想南下攻击北方,你怎么能一次又一次地抓住它,拖延时间呢?知道它不会出来。”
[img]728208[/img]
网络配图
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国时期的南中是指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和四川东南部,当时是蜀国的一部分,在古代被称为“夷越之地”。诸葛亮建兴三年三月从成都出发,四月平月军(今四川西昌东南),五月渡泸(金沙江),秋季四县(越军、建宁、建宁、柯、永昌)平平,东北、冬至汉阳(今四川庆福),十二月回成都。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南中安定时显然没有到过滇西。然而,在滇西,却留下了诸葛亮南征的许多“遗迹”和民间传说,这是非常奇怪的。如《滇云纪略》所说:“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大理白族自治州。邓赊豪猪洞一擒,今邓川州。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佛光寨。治渠山一擒。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蛇谷。从这些地点的分布来看,今天云南西部大理和保山几乎所有地区。诸葛亮怎么能在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七擒孟获呢?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七抓七纵”的故事实际上并不存在。民间传说诸葛亮七抓孟获是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当地人非常崇拜诸葛亮,不可避免地会牵强地附加一些其他人物的事迹,甚至一些好人也会为诸葛亮编造一些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故事被错误地传播,这使得史志家不得不相信。
毕竟,这个故事的情节只是一个故事,它并不存在,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后代文人对诸葛亮的尊重。
历史探索:三国智谋诸葛亮真的七擒七纵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