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彦是宋末的官员,被后人称为“浪子宰相”。李邦彦长相帅气,擅长工笔,是北宋灭亡的直接因素之一。
[img]727308[/img]
图片来自网络
李邦彦的父亲原本是个银匠,但李邦彦从小就读书,喜欢和进士交游。公元1108年,李邦彦入京为太学生,宋徽宗亲赐他进士及第,任命他为校书郎。虽然李邦彦看起来英俊敏捷,但他从小就在民间长大。他天生不拘小节。他从市场上学到了很多粗俗的习惯,自称是李浪子。很多官员都弹劾过他不检点,所以他们放弃了符宝郎,只做校书郎。后来,李邦彦被任命为河阳知州,并被任命为首都的日常生活郎。李邦彦非常善于奉承宦官,后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
公元1121年,李邦彦达到人生巅峰,被任命为尚书右丞。后来,王府等人不和,于是与蔡攸、梁师成等人暗中勾结。王府被李邦彦诬陷为免官,而李邦彦则被任命为少宰,但他毫无成就,被北京人称为“浪子宰相”。
宋钦宗继位后,李邦彦主张割地求和,霹雳炮手在战争中发射,被李邦彦领导。后来,许多大臣弹劾了李邦彦,愤怒的李邦彦在退出王朝后责骂他。但不久之后,吴敏的请求被重新启用为太宰,并继续坚持他的和平主张。后来,李邦彦被降职,最终死于桂州。
[img]727309[/img]
图片来自网络
李邦彦是北宋末年的高官,曾官至宰相,但当官时却没有什么功绩,这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浪子宰相”。
李邦彦也很漂亮,直率,写文章思维敏捷。但李邦彦从小就在民间长大,染上了许多粗俗的坏习惯。李邦彦也很擅长踢蹴鞠。他还把街上传来的谚语编成一些歌词和歌曲。当时,人们争相唱歌。李邦彦也自称是李浪子。当然,李邦彦也被许多官员弹劾,几乎官位不保。
[img]727310[/img]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1121年,李邦彦还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两年后被任命为尚书左丞,李邦彦还与宰相王富不和,于是李邦彦暗中与蔡攸、梁师成等人勾结称党羽,诬陷王富,导致王富被罢免,虽然王富也不是好人,但李邦彦栽赃陷害的手段也被人鄙视。一年后,李邦彦被授予少宰,但身居高位的李邦彦在政治上没有取得任何成就。这个少宰的位置也是靠奉承别人获得的,没有真正的材料能稳定这个位置。当时京城的人都叫他“浪子宰相”。
这个浪子不是会回头的浪子,也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浪子燕青的浪子。浪子李邦彦不是一个好词。这可能意味着李邦彦在高位上无所事事,在他的位置上无所事事,整天过着放荡的生活。然而,这也符合他自己的意愿。他自称是李浪子,被称为浪子总理。
李邦彦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