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12年4月中旬(前195年),62岁的刘邦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到来。此时,宫殿内外的气氛非常不正常。宫殿外的大臣们知道皇帝很快就死了,但他们无能为力;经常在刘邦病床前服务的吕后不知道丈夫还有什么计划,也很不安。
一天晚上,她走近刘邦,试探性地问她还有什么遗言。刘邦没有回答。她不得不作为一名政治家问:“你离开后,总理小何也死了。谁能承担百官之主的重任?”
丞相的职位已经成为秦朝百官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政府首脑。皇帝只是皇室的首脑。如果一个皇帝不昏庸,他应该清楚地知道丞相为皇帝服务,但他直接管理百官,也就是政府。如果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代言人,那么总理就是让这个国家运作的指挥官。
@ 吕后一直有政治头脑,直接挑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虽然刘邦已经死了,但他的大脑仍然很清醒。所以他说了第二份遗嘱(第一份遗嘱指的是白马联盟)。
[img]727603[/img]
他回答吕后:“曹参。”
吕后又问:“以后呢?”
刘邦说:“王陵。”但后来他补充道:“王陵有点傻,可以让陈平帮他。陈平有足够的智慧,但很难独自承担重要任务。@ 一定要用周勃来帮助他。周勃可以当太尉。也许外人会认为周勃缺乏文才,但客观地说,周勃一定是未来稳定刘氏世界的人。”
吕后心里有些不高兴,尤其是最后一句话,什么是安定刘世界?她又问:“这些人都死了,谁还能代替他们呢?”
刘邦高深莫测地回答:“那不是你能知道的吗?”刘邦以为你活不下去了。你为什么这么努力?
同年4月25日,刘邦死在长乐宫,政治家吕后秘不发葬。她把理由告诉幸臣审美:“朝廷大臣和皇帝平起平坐,北方称臣不开心。现在,如果他们想在我儿子刘颖面前俯首称臣,他们肯定会不满意。如果他们不全部杀死他们,世界将难以稳定。”
审食不好也不坏,但曲周侯李尚听说后大喊大叫。他警告审食者说:“太后杀人绝对不好。陈平和灌英在荥阳有10万军队,樊霆和周波在燕,代有20万军队。如果他们听说将军们受到了惩罚,他们将一起回到攻关中。届时,大臣们将内叛,诸侯们将外叛,高祖的基础将消失。”
听了之后,我立刻觉得情况非常严重,我不敢耽误任何时间。我赶紧去宫里向吕后汇报。吕后不愧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她能区分事物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初衷。
因此,根据刘邦的遗嘱,萧何死后,她任命曹参为相。后来,王陵被任命为右丞相,陈平被任命为左丞相,周勃被任命为太尉。
[img]727604[/img]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刘邦遗嘱中提到的几位可重用的大臣及其排名顺序:曹参-王陵-陈平-周勃。
曹参是刘邦坚定的追随者。他为秦军、项羽和叛军的无数次战斗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并不是他受到刘邦青睐的因素。刘邦对他很乐观。这个人对黄老的学习很好,知道如何进退。果然,曹参接任相国后,他无为而治,“小规则曹随”。
刘邦宠爱他的妻子
从表面上看,这是黄老之学和当时汉朝政局所要求的。从更深层次上讲,他无法激起吕后领导的汉政权。当时的情况是,吕后随时都会掀起宫廷政变。
曹参之后,王陵治国能力不强,但这个人宁愿掉头也不愿放弃原则,这使得吕后在为家人争取利益的情况下,经常碰软钉子。在这种情况下,吕后问陈平,陈平是一个诡计多端、有才华的家伙。他同意吕的所有意见,但他秘密地与周波有着密切的联系。
[img]727605[/img]
这就是刘邦的智慧。虽然陈平足智多谋,但他没有军权,太尉周勃正弥补了这一缺陷。吕后去世前,吕氏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作为宰相的陈平和作为太尉的周勃几乎被排除在外。但当吕后一死,诸吕欲作乱时,陈平立刻跳了出来,深知保身之术,他知道,一旦吕氏得了天下,陈平就只能等死了。@ 他立即联合掌握帝国军队的太尉周勃和刘氏宗室成员,迅雷不及掩耳地杀死了诸吕。刘邦说“安定刘氏世界”一定是周勃,果然言中。
然而,仅凭这份人事安排的遗嘱,刘邦是否有如此大的信心保住刘的世界?刘邦对吕后的理解可能比我们深刻得多。吕后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女政治家。刘邦是否有信心仅仅依靠这个人事安排网络来掩盖吕后?
探索为什么汉高祖的遗嘱能让刘氏江山延续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