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热河死后,他当时唯一一个6岁的儿子载淳继承了自己的地位,第二年(1862年)是同治的第一年。
同治即位后,被授予咸丰皇帝称号为“母后太后”、徽名“慈安”的皇后牛虎禄;叶赫那拉的生母和贵妃被授予“圣母皇太后”的称号,并被授予“慈禧”的称号。因为慈安住在东宫,慈禧住在西宫,所以在历史上也被称为东西太后。
根据清朝的祖先制度,历代皇帝在登基后选择了陵墓和建造陵墓,同治登基也不例外。然而,令人费解的奇怪事情又出来了。同治当了十几年皇帝,但两宫太后从来没有提过建陵墓。太后没有恩典,作为傀儡皇帝的同治自然不敢说话。
[img]726725[/img]
同治13年(1875年)12月初5日,同治因梅毒而去世,年仅19岁。
同治死后,由于没有继承人,慈禧决定将慈禧的儿子、同治的表弟和表弟带入宫中,并迅速让他继承自己的地位,第二年(1876年)改为光绪。
同治皇帝死于梅毒吗?同治皇家医生的后代与专家的观点不一致。
长期以来,同治皇帝死于梅毒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在1923年的《清代通史》中一再强调,同治皇帝死于梅毒。此外,同治皇帝主治皇帝李德立的两位曾孙李镇和李志绥分别写道,他们的祖先传播秘密,同治皇帝死于梅毒。
[img]726726[/img]
根据李镇的解释,事实上,李德立一开始就看到了梅毒。为了谨慎起见,他还邀请了另一名外科御医进行咨询。他们一致认为一定是梅毒。但是李德立并没有奏明同治的生母慈禧,如实禀报有辱九五之尊,必遭杀身之祸,而知情不报隐瞒病情,也难免治病。于是他假装糊涂,既然宫里说天子出水痘,就照天花来治疗。对于李镇的解释,李德立的另一个曾孙李志绥是另一种说法。慈禧听到李德立的诊断后,强迫他宣布是天花,用天花的方法治疗。最后,同治死亡是因为药物不正确。
皇帝不可能自由出宫,同治皇帝也没有机会出去逛窑。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有不同的看法。他告诉记者,慈禧从一开始就命太医治疗淫疮,这与事实不符。从翁同和日记来看,从皇帝自发疹到12月28日病危,翁从太医处得到的脉案和处方确实是天花药。翁同福于12月16日和17日两次被召见。《日记》记载,同治“花极密”,“头部灌浆饱满”,这些都是典型的天花症状,而不是梅毒。
同治皇帝的死确实是毒热内陷,导致“走马牙齿”而死。
沈渭滨从翁同和日记中找到了更多的证据。翁同和是同治皇帝的老师。自从皇家医生李德立、庄守和同治皇帝被诊断为天花板以来,翁同和忠实地执行了对皇家医生的监督工作。他每天去皇家医生办公室询问病情,检查脉搏案件和处方,并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下来。
[img]726727[/img]
沈渭滨说,根据翁同福日记,同治皇帝确实得了天花,导致毒热内陷,最终死于“马牙”。(走马牙齿,是一种比较危重的急性口腔疾病,因为发病急,所以叫走马。)沈渭滨说,从翁同和日记的记载来看,确实有一些症状与梅毒相似,翁同和多次听取病情,得到皇家医生的回复,透露了当天脉搏案件中几个未明确的症状。这不禁让人怀疑,脉案似乎有些隐瞒。同时也说明单从药方看不出皇帝是否染上梅毒。翁同福是不是因为君臣名分而故意隐瞒或者说不出来?
清朝最悲惨的同治皇帝死于梅毒尸骨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