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母宅心地善良,德高望重,也更爱林黛玉,最后宝玉却娶了宝钗,黛玉抑郁含恨而死。既然黛玉和宝玉相爱了,为什么贾母不为黛玉做决定呢?是不是贾母的心早就属于宝钗了?在《红楼梦》的前80回中,贾母并没有透露任何将宝钗许给宝玉的意思。贾母决定让宝玉娶宝钗,因为她看到黛玉“没用”。
[img]726351[/img]
贾妈妈非常喜欢宝钗。宝钗是一位典型的淑女,“美丽、稳重、平和”,符合当时人们对女性“三从四德”的要求。贾母亲自为宝钗买了一个15岁的生日聚会。连她的宝贝孙女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她还当众称赞她“不如宝姑娘”;看到宝钗的房间太素净,老太太拿出自己的身体为宝钗布置房间。从这一系列的举动可以看出,老太太非常欣赏和喜欢宝钗。但我们不能把“喜欢”等同于“选择”。当“金玉良缘”的言论沸沸扬扬时,贾母无动于衷;元春指婚时,贾母视而不见。她没有表态,并不意味着她默许。事实上,贾母是反对的,她对“宝玉娶宝钗”的态度在“张道士提亲”一段中表现得很清楚。
贾母、黛玉等人
张道士为宝玉提亲,贾母立即拒绝,理由是“宝玉命中不该早嫁”。这个理由太冠冕堂皇了。一方面,张道士只是向贾母求婚,并没有说要马上结婚。即使贾母同意了,也需要找媒人做媒,交换生日八字,订婚,下岗。这个过程需要一年时间,宝玉也不小。此外,贾母已经拒绝了张道士,但她让他在外面打听。这是什么意思?@ 五月,张道士求婚,同年冬天,薛宝琴来到贾府。老太太问薛阿姨宝琴的生日,故意把她许给宝玉。既然宝玉不应该早点结婚,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问薛阿姨宝琴?
[img]726352[/img]
贾母和黛玉宝玉
事实上,贾母所说的“不宜早婚”,取决于相对谁“早婚”。张道士明确提出“女方年方十五”,与宝钗年龄相当。当时宝玉才十三四岁,宝琴比宝玉小一两岁。@ 对贾母来说,女孩比孙子大就是“早嫁”,比孙子小就不是“早嫁”。贾母拒绝张道士的话并不是说给张道士听,至少不是完全说给他听。她想告诉坐在她旁边的王夫人、薛姨妈和其他整天梦想着“金玉良缘”的人。,在此之前,元春颁发了端阳节的赏赐,暗暗为宝玉和宝钗指婚。贾母必须回应这一举动。她没有说“同意”或“不同意”。然而,聪明人明白刚才那句话的意思:贾母不同意这次的婚姻。她的理由很明确:“女人太老了,不合适”。贾母不相信“女大二,节节长”,“女大三,抱金砖”。她非常重视女人的年龄,必须比男人小。
以上是贾母不选宝钗为孙媳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宝钗太素净”。无论是宝钗的衣着还是她房间的陈设,都没有奢华。她的房间甚至像雪洞。这与她的审美有关,正是“淡极之花更艳”这句话,也与她宁静的性格有关。然而,宝钗毕竟是个年轻女孩,“太素净”与她的身份、年龄不符。在古代,人们总是把“素”和“凶”、“未知”联系在一起。李婉穿得很素,那是人家寡妇,可宝钗这么“素”就不好了。
[img]726353[/img]
所以老太太说“不”。老太太是个活泼的人。她更喜欢活泼开朗的女孩,比如宝琴、湘云,甚至晴雯。宝钗的“爱素净”性格自然与贾母的喜好背道而驰,这也是贾母不选宝钗为孙媳的原因。
还有一点,也许大家都没怎么注意。那就是宝钗“太聪明”。聪明也是坏事吗?聪明自然是好事,但“乖”过头,“巧”过头不好。贾母喜欢聪明的人,也喜欢别人奉承她,拍她的马屁。比如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很“聪明”,把老太太哄得团团转,所以老太太也很爱她。然而,贾母绝不是那种一味爱溜须拍马的人。当她被“哄得开心”时,她的心其实就像一面镜子。
@ 她说:“虽然我爱她,但我怕她太聪明也不是好事。然而,无论如何,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贾母也不喜欢贾赦的房间,@ 只要凤姑娘哄老祖宗开心,就是大功一件。至于是不是“好事”,贾妈就懒得管了。但是宝钗不一样,她要嫁给自己的宝贝孙子宝玉做媳妇,太聪明了,以后不允许以权谋私,甚至抢班夺权。因此,她宁愿攻击这个“无嘴葫芦”,也不愿攻击宝钗这个心计多端的女人。
由于上述三个原因,贾母没有选择薛宝钗,没有听“金玉良缘”,也没有认同元妃的指婚。@ 贾母去世后,宝钗嫁给宝玉一定是王夫人和薛姨妈一手操作的。
红楼迷云:揭开贾母为什么不为黛玉做决定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