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煮肉神器到传国重器,这就是鼎。说到鼎,大多数人都知道,与“鼎”有关的成语和谚语可以一口气说出一串,包括九鼎、鼎名、人声鼎沸、全力帮助、三足鼎立、楚王鼎鼎、中原鼎盛、春秋鼎盛等。此外,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中还有“鼎”,如“世纪鼎”和“后母戊鼎”,这是人们心目中“鼎”的第一印象。
[img]724525[/img]
图片来自网络
在古代,鼎是大型纪念活动或极其重要的外交互赠礼物的必备物品。鼎是中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认为是国家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也是神秘而有价值的礼物。
鼎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并非偶然形成。鼎作为至高无上的国王的武器,最初是非常普通的。它有多普通?这只是一个烹饪用具,类似于现在的锅。它被用来炖和放鱼。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用途是专门的祭祀或仪式。徐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鼎,三脚两耳,五味之宝。”新石器时代有陶鼎和粘土烧制。夏商周是青铜时代,青铜鼎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餐具,是夏商周各级贵族的专用品,就像欧洲人喜欢用银餐具一样。
[img]724526[/img]
图片来自网络
鼎自诞生以来,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礼物,普通人很难享受。“鼎鼎玉”、“钟明鼎食”等成语,说明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侈。当时王公大臣喜欢吃肉,经常用鼎煮。不同种类的肉放在不同大小的鼎里,煮熟后直接吃。想到古籍里的“鼎鼎食”,场面真的很壮观。
商周时期,青铜鼎多作为祭祀仪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只有皇帝和将军有能力铸造,鼎多成为贵族地位和阶级的象征。
此外,用“鼎盛时期”来形容强大的国力并不是空话。鼎被认为是建立国家的重要工具,与一个传说有关。据说夏禹治水时,曾铸九鼎代表九州,成为他领导诸侯、统治中国的象征。九鼎实际上是由大禹的儿子夏启铸造的。《春秋左传》记载:夏初,世界划定为九州,建立了国家牧羊人。夏启令九州牧羊人贡献青铜铸鼎。
派人先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选择工匠将这些画刻在九鼎身上。图片雕刻精美,古朴典雅,气势磅礴,象征着一个州。九鼎象征着全国九州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
[img]724527[/img]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从商代早期发现的炼铜遗址和坩埚锅来看,说九鼎“雕刻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有些夸张。我认为九鼎是“简单”的,“精致典雅”应该是不可能的。根据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该技术远不如商周时期。
周朝建立后,铸鼎热大大超过商朝,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说白了,你的身份取决于你家有多少口鼎,“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医生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这是周朝定的礼仪制度。此时,冶炼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鼎的制造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周鼎的造型逐渐从方斗四脚演变为圆口鼓腹。三脚和墙壁的厚度也变薄了,图案雕刻比商朝精美得多。
楚庄王曾故意驻军在洛水附近的边界。周定王派医生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对九鼎的大小和重量非常感兴趣。他借此机会询问王孙满。王孙满巧妙地回答:天子能得到世界是因为他有美德,而不是鼎。以夏商朝君主为例,这表明如果有美德,即使鼎小也很重。相反,虽然它又大又轻。周室虽日渐衰弱,但仍是天定统治者,鼎的重量不能随便问。楚庄王问鼎是为了取代周室,赢得世界。
中国古代鼎如何从煮肉神器变成立国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