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门女将的故事广为流传,但从清朝开始,正史就没有杨门女将的记载,尤其是宋人的笔记小说和各种野史。尽管从清朝开始,各方都在努力研究这些女英雄的真实性,但收获却很少。因此,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杨门女将是虚构的。那么这些侠义勇敢、活生生的杨门女将是怎么来的呢?今日谈女将中的灵魂佘老太君。
[img]724774[/img]
首先,正如前面提到的,清朝以前的正史没有提到杨门女将,也没有提到佘太君。《山西通志》在明代成化时期成书,只记载了杨家三代,没有佘太君。清朝时,有关佘太君的记载出现在一些地方志中,如乾隆统志、《保德州志》、《克兰州志》等开始载入佘老太君的故事,成书时间越晚,生活事迹越详细。到了后期的地方志,史实与传说混杂在一起,许多与正史相冲突,明显是后人牵强附会混杂在一起的。
[img]724775[/img]
事实上,在北宋初期确实有一个佘太君的原型,她就是丰州刺史王承美的妻子折太君。王承美守边有功,折夫人有勇有谋,辅助王承美多次击败敌人。太平兴国七年,折太君夫妇率军与契丹军激战,斩首以万计,生擒契丹天德军节度使韦太。第二年,契丹军前来复仇,再次被折太君夫妇击败,追逐百余里。此后,契丹军以害怕而闻名,不敢再犯。王承美和折太君在丰州呆了35年,契丹人从来没有迈出过一步。因此,不仅王承美被加官进爵,宋真宗还特别奖励折氏,每月给她5万元,让她享受边境官员的待遇。
王成美去世后,折太君仍为丰州问题奔波,多次往返京城与驻地,直至仁宗朝。她的故事相当丰富,但没有小说演义中佘太君那么传奇,应该是后人以“折”和“佘”的发音相似而慢慢误传造成的。佘太君最早出现在元代杂剧《谢金武诈拆清风府》中,但在剧中,佘太君的形象较弱,没有主见。小说家可能会用移花接木的手段,逐渐演变成佘太君坚强大胆的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杨门女将是真的?历史上也有佘太君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