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是商周时期人们最常用的烹饪和祭祀炊具——今天的锅。丁和锅的区别在于,丁有三只脚,不需要另一个炉子,可以直接放在地上,烹饪木柴在腹部燃烧,许多丁出土后,腹部有烟雾,这就是为什么,这就是火锅的加热特点。这种丁,实际上是一种火锅,将炊具与盛器结合在一起。
[img]722777[/img]
2010年11月,一座战国时期的秦墓在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清理干净。在墓的壁龛里发现了一个青铜鼎、一个青铜钟和一个漆器残渣。鼎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有盖,令考古学家惊讶的是,鼎内竟有骨头汤。经鉴定,骨头被认定为狗骨,证明这是一锅狗肉汤,圈内乐趣称为“狗肉火锅”。
[img]722778[/img]
这表明中国人喜欢吃狗肉火锅。这一发现在媒体披露后引起了轰动。火锅也出土于早期的西周,甚至早期的商代墓葬考古学。
[img]722779[/img]
1974-1975年,陕西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其中一座出土于2号墓葬,上面有铭文“白乍井姬鼎”。这个鼎形状奇特,只有一只脚,上部是立耳鼓腹圆鼎,底部中央有一个圆柱鼎足,立在三足盘上。经分析,这不是普通烹饪的鼎,而是当时的火锅,底盘可以用炭火加热,方便将火源和菜肴一起端到桌上。从容量上看,满菜只够一个人吃,然后推测是分餐制下用的,一个人一个,吃的是“小火锅”。
商周的鼎不仅仅是用来做饭的:是中国最早的火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