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金面具因博物馆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而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坏。展示金面具的埃及国家博物馆否认了这一说法,埃及文物部门于24日召开了紧急新闻发布会来解释。真相是什么?
[img]721389[/img]
媒体援引埃及国家博物馆馆员的话说,金面具的胡须去年在清洁时掉了下来。为了不影响即将到来的展览,博物馆负责人指示工作人员尽快进行补救。但由于使用了不当的修复材料,面具留下了可怕的粘附痕迹。更可怕的是,工作人员将粘合剂摩擦到面具的脸上,试图用刀刮擦,留下划痕,导致面具不可逆转的损坏。
新华社记者23日来到埃及国家博物馆,位于开罗市中心。在博物馆二楼的3号展厅里,闪闪发光的金色面具仍然用灼热的眼睛欢迎游客。记者透过玻璃罩仔细看了看面具。仅仅用肉眼很难发现任何不同。通过比较照片,记者发现,与以前相比,金色面具的下巴和胡须之间有一层浅黄色的粘合剂。
德国文物专家克里斯蒂安·埃克曼受博物馆委托,对金面具进行了初步鉴定。他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去年8月,面具的胡须确实掉了下来,但并没有像报道的那样被工作人员在清洁时碰掉。
埃及文物部长马姆杜·达马蒂说,大量的文物和地图数据证实,1922年图坦卡蒙墓被发掘时,金面具的胡须是松散的,没有与面具的主体联系在一起。自1924年博物馆开始展示面具以来,胡须已经与主体分开展了20年。1941年,埃及文物部门决定将胡须粘在面具上,考虑到文物展览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埃克曼说,去年8月,博物馆馆员在维修金面具展台的灯光时,不小心碰到了面具。“胡须接触后松动脱落,可能是原来用的粘合剂长期老化。”
[img]721390[/img]
对于一张工作人员在互联网上粘贴面具的照片,达马蒂确认了它的真实性,并说这名男子是维护黄金面具的专业维修人员,而不是博物馆的普通员工。
埃及国家博物馆用于粘合面具的环氧树脂胶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有些人认为这种粘合剂非常强,效果很快,用于粘合石头和金属部件,不适合金面具这种珍贵的文物。正是使用了这种材料,在面具的下巴和胡须上留下了明显的胶痕。
在这方面,博物馆总经理哈尔瓦吉说,博物馆使用的所有粘合材料都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际文物保护组织的认可,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埃克曼认为环氧树脂胶“不是不可逆转的”,面具下巴上的胶痕可以通过精细的“手术”在实验室中去除。但他也承认,修理工在粘合面具的过程中“不那么合适”。
据埃克曼介绍,修复人员在胡须脱落之初就尝试了其他粘合剂,但在选择使用环氧树脂剂之前,他们发现胡须的粘合力不足以支撑沉重的胡须。
埃克曼说,多年来,环氧树脂在文物行业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但使用可逆材料修复文物是一个共识。“环氧树脂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它可以被视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记者打电话给一些埃及文物专家进行咨询。埃及卢克索文物保护专家穆斯塔法·瓦齐尔说,环氧树脂可以用来修复木材或金属文物,特别是在粘合一些小或敏感的文物时。”据我所知,这种粘合剂具有不易膨胀的优点。”
[img]721391[/img]
埃及著名文物专家、前文物部长扎希·哈瓦斯认为,选择环氧树脂剂粘合金面具是一种技术倒退。随着文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显然有更好的粘合剂可供选择。”
至于报道中提到的面具划痕,记者没有发现展台上的玻璃罩,许多游客也有同样的感觉。
负责识别面具的埃克曼告诉媒体,他确实发现了一个划痕,但他不确定划痕是以前存在的还是在粘合过程中留下的。
金面具是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大量陪葬品中最耀眼的一件,堪称埃及国家博物馆的珍宝。金面具用11公斤纯金制成,镶嵌着华丽的宝石。面具的前额是象征王权的眼镜蛇和秃鹰标志。眉毛和眼线镶嵌天青石,眼睛用黑曜石和白石英石刻画法老年轻英俊的脸庞。
1922年,当英国人霍华德·卡特和乔治·赫伯特偶然发现这座陵墓时,成千上万的精美陪葬品“盲目”了两位考古学家的眼睛。其中,金面具成为最明亮的明星。它与人形纯金棺材等展品一起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大厅展出。
揭开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金面具损坏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