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民族流行的文学瑰宝,其中唐诗是大家争夺的王冠。初唐有四位杰出人物。盛唐说李杜,中堂有白居易。晚唐以后,许多诗人描述了青楼,此时,青楼有了更多的生活氛围,浮糜作品也很受欢迎。诗歌和绘画不仅是妓女的精神,也是他们的身体。例如,一首诗写的是妓女大腿上的一个问题:
慈恩塔下的亲泥壁不如滑腻光滑的玉。
为什么博陵崔四十,金陵腿上逞欧书?
据说一些外国女孩也喜欢邀请作家在她们身上 玉腿甚至酥胸上的标题签名,一定是从唐代妓女那里学来的。
[img]717543[/img]
唐代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游仙窟》。这里所谓的仙窟指的是青楼。青楼被称为仙窟。首先,诗人用它来诗画自己的魅力。第二,青楼真的让人欲生欲死。古人说“游仙”的时候,往往暗示嫖娼,就像西方人经常用洗手代替撒尿一样。
《游仙窟》以极长的篇幅详细描述了主人公是如何来到仙窟的,他是如何受到热情体贴的款待的,并动员了各种修辞手段来描述主人公和两个妓女之间的玩笑和戏弄。它写得非常生动,才华横溢,华丽而不庸俗,色彩而不淫秽。即使是身体交欢的段落,也极力诗化,最后临别时无限悲伤,发出“人生聚散,知复如何”的叹息。其实青楼之欢不就是“告别聚会”吗?
唐代文学中的青楼给人一种仙境的感觉。仿佛“青楼只应该在天上,世界能游多少次?”
到了宋代,词的文学形式铺天盖地,以至于很多后人只知道宋词,却不知道宋诗。其实宋词和青楼的关系比唐诗更亲密。去掉青楼,唐诗的损失不算太大,只是结构性的,不是一般的。如果宋词离开妓院,它将被摧毁。只剩下几个“大胆”的傻瓜,手里拿着铜琶铁板,喊着“大江东去”。他们知道的是唱宋词。如果他们不知道,他们认为他们想表演硬气功。
随便翻翻宋人的词集,诗化青楼的作品无处不在,所以这里不抄录。一般来说,“诗庄词媚”,这种形式的词,特别适合吟风弄月,传情表爱。就像现在流行的歌曲一样,除了爱情,就是失恋。@ 与诗歌相比,诗歌更真实、更详细地描写了妓女和客人曲折而微妙的心理情感。但正是因为如此,理想的色彩减少了,仙境的感觉冲淡了,给人的印象是生活的一种优雅。
[img]717544[/img]
就像柳永的“忍把浮名,换浅倒低唱”,多么潇洒适意。秦观的“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泪痕”,多么深情。周邦彦的“琵琶轻放,声音低颤,灭烛来相”,多么温暖醉人。与唐诗相比,很多人更喜欢宋词,因为宋词更能表达人之常情。宋词把青楼诗变得温馨可爱,真的像十七八女孩,拿着红牙板,唱着“杨柳岸小风残月”
元朝,作家成了臭老九,地位堪比妓女。诗意的青楼作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青楼写成放荡的地方,安慰或发泄自己不平衡的情绪;另一种是反映青楼的黑暗面,写妓女的不幸和反抗,寄托自己的人生抱负。大戏剧家关汉卿塑造了赵盼儿、宋引章、谢天香、杜蕊娘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妓女形象。此时的青楼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战场,需要斗智斗勇。当然,结局总是大团圆。在最悲惨的情况下,中国人不会放弃对这种诗化模式的偏好。@ 青楼依然美丽。
据说明朝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所以很多暴发户的钱爷涌入青楼,左港币,右美钞。你认为钱是世界上最脏的东西。这样,无论多么诗意,青楼都有点不干净。像《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花魁娘子辛瑶琴,还是懂得人间真情,挺可爱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更是光彩照人,比我们这些俗人干净一万倍。但《金瓶梅》等作品中所写的李桂姐、吴银儿、郑爱月等人,却实在是青楼里的败类。@ 青楼里还有许多“棒尖”帮闲无赖王八蛋,欺内瞒外,乌烟瘴气。
经过这样的辗转反侧,青楼的形象受到了破坏。也许这属于一种“现实主义”诗化。我们不能让青楼总是那么“月亮朦胧,鸟儿朦胧”。是骡子还是马。是时候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散步了。
[img]717545[/img]
到了清朝,除了《桃花扇》等历史剧继续美化李香君等侠义妓女外,还出现了大量狭隘的笔记和小说。在这样的话中,青楼像往常一样被谈论和嘲笑,悲剧和喜剧变成了闹剧。直到20世纪初,九尾龟、《海上花梦》等书刊登后,青楼诗意寡然。
滚滚红尘,随着青楼的衰落,人们越来越不会做梦。聪明的人看穿了仙境的不真实和优雅的无用。他们放弃了酸溜溜的诗化,直接说“嫖娼”、“逛窑”或“打野鸡”,到了现在的网络时代,又略带嘲讽地说“吃快餐”。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行,切断了青楼的梦想。没有不愿意落烟花的青楼女性会写诗、填词、画画。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只关注自己三围脸蛋的美女。他们也知道,有才华总比有胸好,能画画总比张开双腿让男人更舒服。
揭秘:晚唐文人对青楼女有什么特殊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