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君临天下61年,是清初的繁荣时期。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61年(1722年)10月,69岁的老皇帝玄烨兴高采烈地去南苑打猎。他偶尔会感到身体不适,也就是说,他命令开车回到首都西郊的皇家花园——长春花园休息。出乎意料的是,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并在11月13日晚去世。那天晚上,遗体被送回紫禁城,放在乾清宫,十四日葬礼。二十日,文武百官奉皇四子胤祯为雍正登极。玄烨被迫为仁皇帝,庙名圣祖。
[img]717722[/img]
康熙的去世和雍正的继承不仅是当时震惊全国的重大事件。而且有很多传说和怀疑,比如康熙是怎么死的?是因病死还是因毒死?雍正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他是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吗?的确,宫禁事秘,谣言很多,历史上的疑云还没有揭开,自然成为清史研究者讨论的话题。
康熙有35个儿子,20个女人。在诸王子中,胤稚是最长的,但不是直接的。康熙十四年被立为皇太子,为将来继承大统做准备。自太祖以来,清朝一直没有预立储位。太祖曾说:“有德者即登大位。清朝的立王子从此开始。尹仁立为皇太子后,康熙选派大学士张颖、儒臣熊赐履等教之,南巡北狩,全部随驾。康熙三十五年,御驾亲征噶尔丹于漠北,皇太子留在北京,得了狂病。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在布尔哈苏台行围时,召集大臣宣布废立,将胤仁幽禁咸安宫。这是第一次废太子。这时,太子兄尹稚是直君王,弟弟尹芷是真君王。皇四子胤胤、皇八子胤胤、皇九子胤胤、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胤都是贝勒。他们结党引进,觊觎储位。皇太子废了之后,他们更加植党。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念储位不定,他日肯定会引起动乱,而废太子胤仁病情略有好转,便立胤仁为皇太子。没过多久,皇太子疯狂复发,至康熙五十一年不得不废墟,再也没有提到建储的事,但诸皇太子夺权之争却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死了。他是怎么死的,不能不涉及诸王子之间的争夺。
王先谦的《东华录》说,康熙61年10月21日,玄烨去了南苑。11月7日,他身体不适,回到长春园。13日,他病情加重,命令迅速召唤皇四子胤祯前来;他还召唤了皇三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十二子、十三子、理藩院尚书龙科多到御榻前告诉他:“皇四子人品贵重...继我登基,即皇位。“皇四子胤祯立即赶到,不久康熙晏驾,胤祯即位,从记述情况来看,康熙皇帝因病去世,胤祯是奉遗命的皇帝。
[img]717723[/img]
湖南人曾静的供词指出,雍正朝编纂的《大义感迷录》中,康熙被毒死,凶手是胤祯。“圣祖皇帝在昌春园病重,皇帝进了一碗人参汤,”他说。不知怎么的,圣祖皇帝崩溃了,皇帝登上了王位。“这是当时社会上俚语的反映。然而,在雍正年间,萧氏的《永宪录》也写了一篇文章,称康熙病危时“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用这一含蓄的叙述说明了胤祯继位的合法性。然而,根据《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这串念珠并不是显示谁属于皇位的信物。相反,它是康熙弥留时用来发泄愤怒的“武器”。它说;康熙垂危时,许多王子不在身边,只有胤祯一个人在身边。老皇帝从昏迷中醒来。他想宣布朝廷重要大臣入宫委托后事,但没有人来。他知道情况发生了变化。愤怒之下,他摘下手腕上的一串玉念珠,扔给银珍。他没有击中它。银珍假装跪下来感谢他的罪行。不久,深宫传出康熙“龙控上宾”的消息。这些记录,或此或彼,让人感到扑朔迷离。
清史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诉讼,莫一是。
20世纪30年代初,清朝历史研究的第一位开拓者孟森认为,康熙当时病情并不严重,突然死亡,“毫无疑问”,“一碗汤……至少不能有同样的嫌疑。”隆科是九门步军巡逻三营的指挥官,掌握了警察的武装力量,年羹尧是四川和陕西的总督,以新疆官员的支持,是这一事件的“概括”。(见《明清历史》第二册)
解放前王钟翰写的《清世宗夺权考实》一文与孟森的观点一致。他还引用了意大利人马国贤目睹其事的记载:“在死亡之夜,呼唤的声音和不安的状态,即无毒的事情,也会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可以断言。”
近几年来,随着清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两种不见意见。
[img]717724[/img]
一种观点认为康熙无疑被毒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徐曾重写道,西征之战即将结束时,尹回到北京几成定局,因此尹采取了绝对的手段。11月12日晚,在严格控制长春花园的情况下;隆科多在食物中加入毒药,导致康熙死亡。(见《清史》第4集)
另一种观点认为,康熙是一种长期疾病,其他症状是由感冒引起的。南开大学历史系冯尔康的文章指出,康熙周围的警卫很严格,不时保持警惕,不可能受到伤害。毒死的说法经不起审查。(见故宫博物院杂志1981年第三期)似乎还需要对现有的历史资料进行全面的综合和比较,进行全面的调查,加强分析,消除虚假和现实,以揭示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
康熙毒死的可信度有多大?揭开死因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