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它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分封模式,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然而,秦能够完成统一的伟大事业,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改革的痛苦和战争的洗礼。自秦孝公改革成功以来,秦军是列国中最好的,这也是山东列国称秦为虎狼之国的原因之一。
说到秦军,一定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名字,那就是白起。如果说商鞅的变法给了秦国争夺世界的底蕴,那么白起就给了秦国鄙视列国的信心。白起是一个真正让列国颤抖的战争之神。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伐交频繁。战争的频繁发生导致了列国之间几乎所有的血海深仇。然而,当白起出现时,列国可以放下恩怨,共同对抗秦军,这显示了它的凶猛程度。
[img]712840[/img]
那白起一生杀了多少人呢?
二十二年伊阀之战,周红王采取先弱后强、避实攻虚的战术,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因功晋升国尉。
30多年来,韩、魏、赵、楚等国攻占了70多座城市。
三十六年来,领兵入楚,攻克楚都,被封为武安君。四十二年来,赵、魏联军攻打韩国华阳,白起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杀魏军13万人,淹死赵军2万多人。
五十五年来,长平战败赵军,坑杀赵俘40多万人。
[img]712841[/img]
打开《史记·白起传》,白起一生中的一系列记录和杀人数字令人震惊。据史记记载,白起在职业军事生涯中有90万人的杀人记录。如果算上《史记》可能忽略的小战役,白起手中的士兵可能会超过100万,绰号人屠杀,一生杀人无数。梁启超说他杀了100万,资治通鉴说他杀了96万。
战神白起可以说是秦国最大的依靠。几乎所有白起领导的战争都能取得良好的成就。在战国七雄中,秦被称为“虎狼之邦”,因为秦的将军们像老虎一样凶猛残忍。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成就斐然的将军,最终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秦王的自命令下。大家肯定会想,为什么秦昭襄王这么少见的明主会自毁长城?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秦国另一位重臣有关。
[img]712842[/img]
秦国一直是君主、文武大臣三家马车并行的格局,秦昭襄王也不例外。他的首相是范绥。范绥提出了远近攻的战略。秦国可以打破六国的纵向。除了在白起南北战争中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就外,它还与范绥的策划密切相关。
虽然范隋有一些技能,但他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他的心很小,可以说是报复。范隋成名后,几乎所有冒犯过他的人都被清理干净了。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总理,不可避免地有些骄傲,有些漂浮,开始变得傲慢。
但像白起这样的人天生就不一样。全年的军事生活使白起的政治神经麻木,他甚至失去了一个将军应该具备的政治敏感性。或者这位战场将军不屑于花时间在阴谋斗争上。在长平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白起的智慧频繁出现。首先,赵王和老将廉颇的关系被用相反的方式分开,然后他杀死了40万敌人!
[img]712843[/img]
从此,赵国一塌糊涂,失去了追鹿天下的能力,眼看天下已经是秦国的囊中之物。
范绥贫穷的时候,有个好朋友叫郑安国。这个人没有能力,但范绥想让他成功,所以他向秦王推荐了郑安国。谁知道,郑安国是一个完整的草包。当了秦国将军后,他的战斗无效,白起很不满意。正因为如此,他冒犯了范绥。
从那以后,小心眼的范绥一直盯着白起,准备把他置于死地。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想追求胜利,摧毁赵国。然而,秦王和白起的意见存在分歧。白起别无选择,只能放弃。
[img]712844[/img]
然而,没过多久,秦王突然决定再次开战。他急于调白起出兵,但白起认为此时已经错过了开战的机会,拒绝带兵作战。他认为赵国应该一心一意地被摧毁,但现在他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赵国必将团结一致。所谓哀兵必胜,秦国必输。然而,他的拒绝激怒了已经步入晚年的秦王。秦王愤怒地下令将白起贬为士兵,并派将军攻打赵国。
王令范遂去拜访白起,范遂终于等到了机会。他是这样回报昭襄王的:“他不满意,有余言”。正是这九个字像一把长矛,扎进了昭襄王的胸口。昭襄王害怕战功斐然的白起,这次白起的抗命加深了昭襄王的心理。范遂的回报无疑告诉昭襄王,白起已经反对了。
[img]712845[/img]
昭襄王自己也明白,如果白起造反,秦国恐怕没有人能打败他。因此,昭襄王没有时间思考,就急于杀死白起。
白起死后,秦国的几场战争没有继续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军事实力受到了重大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给了秦王一个沉重的打击。昭襄王只能看着名为“世界统一”的鸭子从锅里飞走。范绥本人也失去了与秦国最著名的总理李斯和商鞅相比的机会。
【杀神】白起一生杀了多少人?为什么最后死在这句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