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宫戏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在菜市场口问杀人。为什么要在菜市场口杀人?听着,清朝的杀人法场从明朝的西四牌楼(当时叫西市)转移到了菜市场。清朝入关后,八旗王爷住在北京内城,在内城杀人显然不是很吉祥。
[img]712709[/img]
清代菜市口的老照片
菜市场口是首都的老地方,远在1000多年的辽代,是安东门外的郊野。金代发展成丁字街,明朝是最大的蔬菜市场。沿街有很多菜摊和菜店。北京的人来这里买菜,很热闹。菜市场集中的街口也叫“菜市场街”。清朝改名“菜市场口”,流传至今。未来,这一带逐渐成为宣外街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交通枢纽。
菜市口人多,在古代信息不发达的地方,这样的刑场显然能起到更好的震慑作用。“秋后问斩”“秋后”是指秋分后,古人讲究天人合一,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是。天人所有也有。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古代皇帝的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法相行,春夏行赏,秋冬行刑。
[img]712710[/img]
行刑
行刑多在“中午三刻”,即现在的12点。在此期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此时,行刑可以稀释杀人的阴气。还有一种说法是,当人们无知地想睡觉时,选择这个时候可以减轻囚犯的痛苦,这是人性化的。
杀人当天,囚车将囚犯从东向西护送,从宣武门(顺承门)穿过断头桥(魂)桥,经迷市送往菜市口法场。根据马志祥的《北平旅游指南》,每年秋后,当北京有许多囚犯时,他们都会从东到西排列,刽子手将刀从东到西排列。
[img]712711[/img]
赶赴刑场
现在历史博物馆里有五把鬼头刀和十把凌迟分尸刀。
[img]712712[/img]
鬼头刀
囚犯的头被砍掉后,挂在或插在街上的木桩上,现在可以检查遗迹了。清朝咸丰朝的苏顺和光绪朝的戊戌六君子都在菜市口被杀。据说杀人最多的是清末一起盗墓大案,杀了100多人。是盗匪怕抢法场,很多士兵站在街上。
为什么要在菜市口砍头?清朝令人毛骨悚然的行刑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