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秘:为什么后人如此纪念阮籍?

阮籍(210-263),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魏国文学家、思想家在三国时期。曾当过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崇尚老庄之学,政治上谨慎避祸。他经常聚集在山阳(今河南修武)的竹林下,与季康、山涛、向秀、刘玲、阮咸、王蓉一起,肆意爽朗,被称为“竹林七贤”。他的诗多表达了个人的悲愤,所以被认为是“很多情感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组政治抒情组诗《咏怀诗》的82首代表,陶渊明的杂诗、李白的《古风》等都明显受到了它的影响。

[img]711520[/img]

阮籍

阮籍富有个性,豪放高傲,任性不羁,行为怪异放荡。他家门口有一家卖酒的店,老板娘很漂亮。阮籍经常去喝酒,喝醉了就睡在老板娘身边,毫不避嫌。他家的人都喜欢喝酒,甚至猪也喜欢喝酒,所以他们和猪一起喝酒。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鄙视和否定束缚人身自由的封建礼法,看不起拘泥于封建礼法的儒生。据《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的眼睛黑白分明,志同道合的人来访时,他用青眼看人;儒家来访时,用白眼看人。后人以“青眼”表示对人的尊重,“白眼”表示对人的蔑视,这就是为什么。

后世纪念:

后人非常尊重阮籍,苏轼等名人曾登啸台赋诗。阮籍啸台现已成为尉氏县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深圳建锦绣中国景观时,曾来函索要阮籍啸台的照片,该古迹现已载入《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典》。阮姓福建人建议在尉氏召开世界阮姓联谊会,100多名各界知名人士共同倡议重建阮籍啸台民力。阮籍墓有两处,一处是阮籍墓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东南15公里的小陈乡阮庄村。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阮元曾书墓碑,高2.3米,宽0.65米,厚0.26米。中间刻有14个隶书大字“魏关人候散骑常侍嗣宗阮君墓”,左边刻有“清朝嘉庆十二年钦差兵部侍郎河南巡抚”,右边刻有“提督军门教浙江巡抚古尉阮元敬书”。笔法矜持庄重,波纹分明,是尉氏县所存隶书碑刻中最好的。墓地原有祠堂,可惜被黄水淹没,祠堂毁墓淤泥。阮氏族人于1986年筹集资金建造新的坟墓。

[img]711521[/img]

阮籍

一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西南角花玉北岗21号43中学,这是衣冠冢。明万历时期(1573-1620年)建成。现有墓碑,墓碑。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立碑。1981年整修后,下用青灰色砖砌成,覆盖土堆,高约1.85米,圆锥形,底径约5.3米。198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金陵琐志九种凤麓小志》:“山旁有阮步兵墓。明万历间,李昭掘得石婕,有“晋贤阮”二字。又得半段说‘籍之墓’,因为以为步兵埋在这里。生长中原,埋骨江左,意者南渡时举族东迁,舆论以至和。顾文媛的《瓦官古迹考》名其地为阮生里。现在在四十三中的校园里。


揭秘:为什么后人如此纪念阮籍?揭秘:为什么后人如此纪念阮籍?

,,

  • 孔融的结局 揭示孔融历史上悲惨命运的结局
  • 孔融的结局:孔融,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世孙。这样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的命运是什么?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

  • 揭秘:为什么季康被视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 他和阮籍被称为“竹林七贤”。他是精神领袖,主张“越名教,让自然走”。也就是说,没有规则和传统。人活着就是潇洒快乐,想做什...

  • 孔融简介 东汉大学文学家建安七子首孔融生平
  • 孔融,153年出生,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孔宙之子,孔褒之弟,山东曲阜人。父亲孔宙,太山都尉。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思维...

  • 揭秘:孔融让梨的故事中的孔融最终有何作为?
  •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名士,出身高贵在加上为人很好,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是当时汉室的死忠之臣,他太过刚正不阿遭到了曹操的...

  • 三国时的刘表是哪里人?刘表和刘备是什么关系
  • 刘表为东汉末年名士,群雄之一,为山东人,其身长八尺,少时知名于世,善谈时政评论名士,为“八俊”之一,后任北军中候、荆州...

  • 解密:建安七子中的孔融曾傲慢地让谁改姓?
  •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首,诗歌文章自然很高。然而,傲慢的问题也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他不仅喜欢喝醉,还喜欢借此机会讽刺当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