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一:清东陵选址迷
[img]710696' />
清东陵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帝王陵墓群。关于它的位置有很多说法。有人说它靠近皇家猎场,方便皇帝来来往往。还有人说,这里风水好,气场好,吸引了真龙天子,更有意思的说法是清东陵是明朝皇帝让出来的。这是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一。据《清史稿》记载,清东陵是清朝顺治皇帝意外选择的地方,但历史真相是,清东陵所在的昌瑞山不仅来自顺治皇帝,而且来自明朝的祖先朱迪。然而,朱迪看到后,他刷袖子选择了另一个地方。这就是明朝一个陵墓的理论,一个陵墓后有两个让墓。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选陵墓时,他重视昌瑞山的风水宝地。然而,不久之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占领了北京,崇祯被吊死在煤山上。这是另一个让步。
然而,在清朝的历史资料中,它从未提及过这段历史,而是讲述了清朝皇帝选址清东陵的传奇故事。据说顺治皇帝死后,康熙修建地宫时,风水术士选择的吉穴就是当年扳指滚落的地方。顺治皇帝去世后,康熙皇帝根据父亲的遗愿在昌瑞山修建了顺治皇帝的陵墓——孝陵。从那时起,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皇帝在这里修建了陵墓,清东陵已成为清朝最大、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二:三位皇帝没有孩子
[img]710697' />
清朝统治了中国近300年,但当最后三位皇帝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三位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都是“最后一个”!没有留下任何孩子。这是清朝历史上未解决的谜之一。清朝爱新觉罗皇族在清末的最后几十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皇帝甚至不能生孩子呢?
是什么原因使爱新觉罗皇族成为最后一个?当时清朝皇帝没有孩子是禁忌,相关的历史书籍和医学技能也没有记录。然而,后人推断,这可能是爱新觉罗皇族婚姻制度的影响。推断总是推断出来的,但真正的原因尚不清楚。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三:乾隆棺材“鬼顶门”
[img]710698' />
乾隆皇帝的陵墓是玉陵。这样一个皇帝的陵墓并不一般,光耗200多万银,工精料美,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奢华。乾隆生前非常重视自己陵墓的建设,“文治武功”堪称典范,其规制甚至超过了父亲雍正。然而,就是这样一代大帝,死后却屡遭盗墓贼袭扰,落尸首分家。乾隆曾经不得不“亲自”用棺材顶门防盗贼,这就是裕陵地宫两次棺材顶门之谜。
1928年,“东陵大盗”孙殿英率部盗掘玉陵地宫。愤怒的士兵用炸药炸开石门后,强行进入金券。前三扇石门很快就被打开了,但第四扇门无法打开。愤怒的士兵用炸药炸开石门,强行进入金券。只有这样,我们才发现地宫里有水,一个巨大的棺材顶住了石门,这使得打开第四扇石门更加困难。
孙殿英兵匪开棺扬尸,洗劫了裕陵地宫。后来清室遗老收拾残局,重新封闭地宫石门。一九七五年,文物保管部门准备对裕陵地宫进行清理。由于第四道石门已被孙殿英的兵匪摧毁,地宫只剩下三道石门。这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打开石门的窍门,前两个石门都很容易打开。到了最后一道石门,又遇到了问题,怎么都推不开。当时工作人员纳闷,用千斤顶顶起最后一扇石门,发现棺材又顶住了。乾隆的棺材明明被放回原位,怎么又从床上跑了下来?大家都很惊讶。
这就是玉陵地宫棺材两次顶门的谜团,也就是所谓的“鬼顶门”。然而,乾隆地宫有六个棺材。为什么只有乾隆的棺材顶住了最后一扇石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四:清朝国号起源之谜
[img]710699[/img]
清朝为什么叫清朝?清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清朝”,但当时没有说明国号的由来,导致“清朝”国号成为历史悬案。这是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一。这个“清朝”国号隐藏着什么神秘?对此,后世学者众说纷纭。总结为六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来自青色。有人引用乾隆皇帝“天造皇清,发祥大东”的诗句,提出五色配五方,东方为青色。但是把“大清”和青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牵强。第二种说法:发音相似。如果有人认为“金”接近“清”音,将原金国号改为清,则选择发音相似的合适词。第三种说法:起源于古代传说。由于历史上少昊金天氏的传说,有人提出皇太极改金为清。少昊金天氏称父为清,又称土为清,土于清。皇太极将金国比作少昊金天氏,金天氏土于清,因此采用“清”国号。
第四种说法:周室受命。如在古书《尚书》中、《诗经》、“清”字可以在《周颂》一书中找到。因此,“清”是周朝受命的象征。皇太极改国号可能是把事业比附周武王大。第五种说法:用水克火。有人认为朱家大明的“朱明”二字有火意,以水克火,符合五行。此外,由于“火克金”,最初的金国号是不吉利的。皇太极以清为国号,明确表明其取代大明的意图。第六种说法:笼络人心。有人认为,在将“后金”改为“清”的前一年,皇太极已经废除了“女真”族号,改为“满州”。满语中的“满州”近“曼殊”,原本是佛名,意为“清朝皇帝”,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来笼络各族人心,进一步取代明朝,比“大金”或“后金”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以上说法各有其理,相互补充。由此可见,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可能是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趣的是,皇太极的“崇德”年号类似于明朝的“崇祯”年号,而与明朝的“崇祯祥”相比,他的“崇尚道德”似乎把自己置于明朝以上。大清国号起源的真正原因,想必皇太极最清楚,遗憾的是,历史资料中没有记载国号的起源,成了历史悬案。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五:为什么景陵三次起火?
[img]710700[/img]
景陵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火灾频发。这对古建筑来说是致命的。历史上有三次景陵起火的记载,先说第一次。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第一次起火,景陵东西朝房屋的屋檐相继起火。幸运的是,护陵官兵及时扑灭了火点,没有引起火灾。虽然失火没有造成太大损失,但道光帝得知后,对护陵官兵进行了严厉处罚。第二次火灾发生在光绪31年2月20日上午(1905年),景陵的隆恩殿突然起火,里面有康熙皇帝、四位皇后和一位贵妃的神牌。随着火焰腾空,火势蔓延,整个大厅很快就变成了火山。
守陵大臣向朝廷报告了这一事件。慈禧太后一听,就吓了一跳,赶紧派了两个重量级大臣去查办。这两个人是赵尔迅和铁良。两位被任命的大臣不敢忽视,赶紧赶到东陵。他们用尽了各种手段,却找不到火因,只好回北京。
乾隆棺材[鬼顶门]到底是什么?清朝五大未解之谜揭秘